(二)掌握方法,拓展意象
面对作文立意雷同的弊病,中学古诗词中的立意选取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思路。案例中,教师可根据古诗词中利用拓展意象来拓宽立意的方法对学生习作立意进行拓展提升。
教学案例可以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谈起,这是一首典型的以小见大、延伸意象的诗。诗人眼见自己的茅屋在秋风怒号中被摧残,却不单单局限于“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这件小事,而是将其引申到“得广厦万间庇寒士欢颜”的大事,立意高低立现。若诗人仅仅描述茅屋为秋风所破,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同感等,但绝不能因此而流传千古。正是因为诗人将立意并非局限于此,他心中不仅有“吾庐独破”之事,更是将目光放在天下寒士身上,有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获得拓宽立意的方法:即放宽眼界,不将目光囿于方寸之地,而是通过拓展意象的方式来不断拓宽自己的写作立意,使其得到升华。
(三)积累素材,升华思路
有了确定立意的方法,就要指导习作的完成。而写作的功底并非朝夕就能累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优秀素材,为自己的写作增光添彩。
例如,教师可以借用作家茅盾的作品《白杨礼赞》来做素材分析。“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通过古诗词立足意象拓展立意的方法,在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后,教师让学生回去重新写作,可以看出学生写作单从立意上就各有千秋,摆脱了局限于文题表面的窘境。例如,有学生写道:“梅花自有一番傲骨,为冰封雪飘的季节送来点点芬芳,似生命的绽放,又如坚强的呐喊。她总能在冰天雪地里寻得精神的依托,孤独却骄傲地开在凛然中,即使凋零成尘也要暗香如故。恰如无数驻疆战士即使处在祖国最边远的地区也能将自己的傲骨尽展,任孤独吞噬,我自岿然不动。”由此可见,学生在古诗词的熏陶中,不仅增添了写作的文采,更将立意大关攻克,有了自己全新的角度。
二、妙用情景交融,以情写意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境虽有在心在物之分,然情生景,景生情,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其揭露的道理就是:情、景虽一个在心、一个在自然,却因人会触景生情,自然的衰盛、人世的悲欢均在诗人的创作之中交汇包容,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学习作中作者对景等的描写其实都是对景的二次创作,将作者本身的情感均蕴含其中。“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而古诗词中有大量情景交融创作的例子,教师可将这些例子引为典范,让学生在古诗词的熏陶中学习以情铸景、以景衬情的表达方式,大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
笔者在为学生讲解一些文言文的时候,很多文字的理解对于中学生而言是枯燥难懂的。然而,如果能够把一篇文言文先用通俗的地方理解出来,让学生对整体有一个把握时,再来进行细化的描写。让学生一半理解、一半猜并加以联想的方式,能够通读课文,进而再加以细化教学,当讲到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是可以通过细化的教学以后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
(一)探究情感,注重表达
基于古诗词视角的中学作文写作策略(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