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首先强调的是从“情感”出发,将情感的多重功能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对外界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必须使情感这个心理因素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整个领域和全部过程,为情感体验创造条件。其次,情感体验不是在操作层面的教学艺术,更不是某种教学模式,它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性的一种教学理念。情感体验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求教学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某种目标状态;又是一种实践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一种实践教学策略,是对现行教学实践的一种补充。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情感功能,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不因为学习书本知识而割断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由此培养起来的情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性,真正成为道德,认知,审美和价值观念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例如,我们学校每周都会有一节小精灵讲堂,是老师邀请一名父母给孩子们上一节课,这节课生动游乐区,又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这节课上,孩子们的积极性毋庸置疑,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情感的升华。老师也可以利用借助图画,视频,音乐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图片可以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在感受画面时领会文章情感。借助视频,音乐可以渲染气氛,使学生耳闻其身,目睹其形,直接触动情感的琴弦。
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要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就必须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生生之间的合作与共享,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育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情感的动力,信号,调节,感染,迁移等多重功能对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情感体验式实践教学所具有的人文性特征,使其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培养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一方面,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循其情,入其理”;另一方面,教师将情感因素巧妙融 入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即激情于学,激情于悟,使学生乐学,爱学,变“强制性教学”为“自发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其必要性:“感人心者,莫乎先情。”教师若要教学达到最佳状态,就要以“情”激“教”,为教学注入情感意识,提高学生对积极情感的需求,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过程的需要。教育在呼唤着情感体验 首先,情感体验式实践教学目标的情感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其次,情感体验式实践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包含的艺术语言与思维无不激荡情感的浪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最后,情感体验式实践教学的艺术性。教学最基本的手段是语言。无论是读讲还是议练,都要注重艺术性。情感体验就是艺术化的教育,它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欣赏教育的原则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受到忽视和歧视;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信心;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毫无专长;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得不到尊重;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梦想;让学生成为形形色色的小明星;让学校有特别令人留恋的学习环境;让学校什么时候都像一个温馨的家。要求是关注,尊重,满足,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并开启,相信,成全生命的开始。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学生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上的伙伴,学生发展的好参谋。真正的师生关系在相互尊重,彼此依赖与激励,彼此理解和接纳与肯定中彰显各自的生命力,发展各自独特的精神空间。而教会学生做人,是情感体验教学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的作用,让情感体验成为激荡与抒发学生情感的海洋,让课堂时刻充满情感的交流,渗透着情感的教育,分享情感的体验。两者教育缺一不可,正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时代的呼唤。
关于学习情感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实施研究的体会(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