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柳永;辛弃疾;愁词;元宵词;慢词
宋词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用清丽通俗的笔调影响了中国的各个阶层的人民。它有着独特的形式技巧和审美品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传承着汉字之美,在祖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那我们可不可以也将宋词说成:一词一段情。这“情”,有风月情,也有报国情;有豁达情,也有悲秋情;有欢聚情,也有离别情……因为多情才多愁,“愁“也是一种感情的体现,宋词总能将对人们的悲欢离合表现的淋漓尽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电视传媒业和互联网的迅速传播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文化艺术正在被慢慢淡忘,那些优美的词语和深沉的感情也正在静静沉睡。本文选取了宋代婉约派和豪放派2位词人的代表词作,通过介绍两位词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爱情、生活、理想抱负等人生主题融汇在一起,再次向大家展示宋词之美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目 录
摘要……………………………………………………………………Ⅰ
一、柳永和辛弃疾愁词的异同………………………………………3
1、柳永和辛弃疾愁词的内容相同之处 ……………………………3
(1)词的内容的相同之处 …………………………………………3
(2)艺术风格上都有其细腻的一面 ………………………………4
2、柳永和辛弃疾愁词的不同之处 …………………………………5
(1)对酒当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5
(2)概当以慷——忧思难忘 ………………………………………5
二、柳永和辛弃疾元宵词的异同……………………………………7
1、元宵词内容的相同之处 …………………………………………7
2、元宵词在境界上的不同之处 ……………………………………8
三、柳词和辛词在慢词结构上面的特点……………………………9
(一)慢词的结构特点………………………………………………9
(二)柳词在慢词中的特点……………………………………………9
(三)辛词在慢词中的特点……………………………………………10
总结:意深中见其情真………………………………………………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一、柳永和辛弃疾愁词的异同
1、柳永和辛弃疾愁词的内容相同之处
(1)词的内容的相同之处
两人的愁词内容不仅以赋笔写人,写官僚贵族的家庭女子或是写下层妓女之作,都同时表现了女子情绪上的沦落感。有相思离愁和闺怨情愁之作。柳永的愁词侧重表现在儿女情长离愁别恨上面,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对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而离愁又是一种无处安放排遣的情绪。如《雨霖铃》和《祝英台近》都是写关于恋人离别时的情景:一个清秋时节一个晚春时节,开头写清秋时节。
《雨霖铃》开篇写到车子穿过汴京城,到东水门外送来。只见到处都是送行的帐饮,熙熙攘攘,絮絮叨叨。突然之间来了一阵骤雨,一会儿又雨过天晴,云卷云舒,微风习习。柳永和自己的妻子瑶姬早已哭成泪人儿似的,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再听寒蝉噪晚,凄凉中又加上一层烦闷。只见雇好的画船早已等在那儿,船夫几次来催。两人只好执手向岸边走去,早已凝噎喉堵,说不话来,离愁别恨之情跃然纸上。上船后,柳永这时听到桨声,水声,风声与船头的铃声搅合在一起,不由的吟诵起白乐天“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诗句,又由此想起唐代郑处晦《明皇杂录》中的《雨霖曲》,心想:何不用旧曲名而改作新声,一吐今夜的离别之情,写了这首代代传诵的双调自制曲《雨霖铃》
《祝英台近》[ 朱孝藏,《宋词三百首》[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8月,第290页]也是一首伤别怀远的离别之词,只是这首词以女儿家的心态写出来。开篇是桃叶渡口,宝钗赠分,追忆当初两人的离别之情,当时风吹雨折怕上层楼,飞花片片都无人管,黄莺声啼不住也没有劝住,此情此景何以堪,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借着春愁实际抒发离愁的情绪,罗帐灯昏,梦中呓语:是春带愁来,春归何处?恰如梦呓之语断续哽咽。春归岁亦晚,春去愁不去,离愁写的如此深情感人意味深远,两人的愁都是离别之愁所带来的真情实感。
浅谈柳永和辛疾词中的感情色彩(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