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学于庙堂,用于身旁
经典背诵是重要的,但国学不能只是背诵。
我教国学,不为让孩子增加多少炫耀的资本,能为家长涨多少面子。当今社会,由于教育的缺失,导致许多孩子甚至成人连最基本的礼都没有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今天,随着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加深、社会道德的衰退,以及责任、义务意识的淡薄,特别是信息膨胀、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转型期,不少少儿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 “营养不良”,且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迷茫等心态。我们深切体会国学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是当务之急。
抓住学习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教导。行动坐卧的道理,待人接物的道理,告诉他,从古至今,孩子都是这样学礼的,由此使他们知礼、行礼。比如我们正在忙碌而被学生打断时,教他们诵读《弟子规》中的相关的语句:“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再比如孩子不做作业,承诺的事并没有做到,这时教授一句“言必信,行必果”再及时不过了:第一句话出自《袁氏世范》,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更改。后两句分别出自《论语》,前者的意思是和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结交到真正的朋友;后者的意思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具体到孩子的行为上,许诺一定要说到做到,不可出尔反尔。意即凡是说出去的话,都要以诚信为先;欺骗蒙混或花言巧语是绝对不可以的《论语》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礼记》中也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旨在说明,讲诚信是做人之道。这些格言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也让孩子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道德的根本,正如荀子所说:“养心莫大于诚”。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结论
结论是对整篇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应用前景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等。
注释:
[1]张善文:《国学述要讲稿》
[2]廖柏灵:《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科研论坛》,2008,(12).
[3]王素贞:《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为例》,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
[4]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社会科学论坛》,2010,(23)
国学教育教学初探(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