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现代国学教育
1.何为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主要是指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学术体系。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是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2.光怪陆离的国学教育现状
现代教育重智轻德,各种私塾的产生以及幼儿国学教育的重提,同当前这种教育现状不无关系。我国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不同点在于:古代教育重德行,从做人开始,成人才能成才;而现代教育则是注重知识传授、智能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教育尤其是蒙学,非常强调做人教育,在知识教育里都渗透着做人的道理,贯彻着为人处世的准则。而现代教育,注重知识灌输,以智的角度出发,淡化做人、待人,偏重了功利主义的东西。近些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许多教育工作者已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了大量的国学传承的有益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社会上也出现了私塾性质的国学馆及一些培训机构,但总体上而言,国学教育在中小学生教育中仍相当薄弱,仅停留在部分学校和部分教师和社会人士的探索与实践之中,并未得到组织、体制、纲领及计划上的保障。
其次,一味地仿古读经是否能传承国学教育呢?我们从如今社会上各类型的读经班,国学班不难观察出——这会毁掉孩子!!为什么?前面我们提到,经典传统学问是好的,是需要传承的,但任何文化都要结合当代社会实际来进行调整,古人读经,是建立在从小家庭教育与私塾开蒙打下的基础,和古代纯粹单一的生活环境之下的。而如今,由于建国初期出现的文化断层,导致我们许多父母乃至老师本身都没有接受过国学教育,没有师资基础,谈何传承教育?
第二章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2.1师道不古
2.1.1何谓师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国学教育教学初探(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