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摘要]孟子具有远大的志向抱负,这种志向与他所秉承的儒家道义相一致。孟子本人刚正不阿、自强豁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对孟子自强精神的真实写照。在他长期的游说与辩论实践中,自身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气势,他的散文在艺术表现上雄浑奔放、招招紧逼。孟子的正气贯穿于散文的始终,排比、比喻等论证形式的多样化使用,使整部作品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再加上作品本身独具风格艺术的语言,形成了《孟子》磅礴而广远的语言意境,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孟子散文辩论气势
一、孟子散文风格雄浑奔放的原因
(一)社会背景
孟子处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其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客观推进的作用。一个人在其所处的时代对但是流行和需要的话语风格进行研究,才能更加深刻的表达出它的价值和魅力。春秋战国社会动荡剧烈,诸多重大社会问题在这一时期逐渐凸显,亟待解决。当时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都开始围绕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手段进行探讨争辩,讨论在旧制度崩溃后建立一个怎样的新制度,用什么样的政治形式对国家进行统一等问题,而且得到了社会中下阶层人士的积极响应,为进一步得到上层社会统治者的关注,他们互相辩难、唇枪舌剑、百家异说的时代造就了专属于这一时代的一大批演说家,也形成了多样的语言表达风格,孟子雄浑奔放的话语风格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形成了。
另一方面,当时是诸侯割据,相互攻伐的时代,极大的扩充了士族自由言论的空间,对于奔放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正面推动作用。同时,这一时期的士族秉承合留不合去的法则,这让很多士族的思想可以及时冲破传统束缚,从个人利益出发,畅所欲言的商讨国家大事,创新精神得到了极大发扬,学术理论得到了巨大发展。孟子的浩然奔放也就源自这一自由的学术空间之中。
(二)道德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诗书作品的思想理念、创作风格和技巧使用对孟子散文的浩然奔放语言风格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诸多客观因素造就了孟子的独特人生经历,他内在的激烈情感得到了充分的爆发,这是构成孟子散文独特风格和气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左传》这一作品中使用的比喻、语言等论证手法也对孟子的论辩技巧与文辞修饰产生了影响。此外孟子的语言风格也受到了《管子》的影响,“流于天地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浩然和平,以为气渊”,这里所说的精气其实也就是孟子作品中的浩然奔放之气,是被孟子视为提高个人修养和培养思想意志的重要方法之一,更被视为文学创作和批评论辩的重要准备,在孟子的眼界中:一个人学识的高低,对于写作和鉴赏能力的培植有巨大影响。
(三)个性因素
论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