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
【摘 要】《孔雀东南飞》这篇中国汉乐府最长的民歌叙事诗借助不到两千字的语言描写了东汉之年的人物生活状态和穿着打扮,对人心理感情的描写和叙述更是入木三分。《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之为中国乐府诗集双壁,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叙事诗中的地位。《孔雀东南飞》原先的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的叙事诗。这篇民歌叙事诗极具特色,它再现了中国东汉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探讨《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一方面可以提高叙事写作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人文情感。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叙事特色;语文
《孔雀东南飞》的正文通过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的叙事结构以及生活场景和人物心理变化与对话态度的细心刻画,叙述了一个千古传诵、世人难忘的爱情悲剧。作者能有如此之神笔叙述一对恩爱夫妻历经各种矛盾最终共赴黄泉的故事,可见有着强烈的叙事能力和叙述特色。《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诗词句优美风格独特,有着特别的叙事特色。我们都知道叙述是叙事诗中必不可缺少的元素。《孔雀东南飞》利用叙述的表达方式极具特色地把人物心境的转化和空间的变化做了详略得当的交代。《孔雀东南飞》的另一个叙事特色就是采用了“比兴”的手法,使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身历其境,感情迸发。作者虽然没有在《孔雀东南飞》的叙事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借助鸡头凤尾的浪漫叙事特色使文章在鲜明的结局中升华。
一、浪漫的叙事特色
《孔霍东南飞》的开头用了“比兴”手法,其结尾则是象征性的结尾。经过反复吟咏和咀嚼,就更能体会到“鸡头凤尾”的艺术魅力。在这里,无论是南飞孔雀的徘徊之感,还是松柏梧桐的交枝接叶、成对鸳鸯相向和鸣的难舍难分之情,都不再是那种简单的,仅仅用作起兴、比喻或象征的独立存在的客体了,而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甚至连作者的感情也是那样和谐地融了进去。这样,作者的情感,男女主角的情感和外物(孔雀、松柏、梧桐、鸳鸯等)的情感相互交融,到了三位一体的程度。这些外物本身的艺术形象是完整的,但更重要的在于它作为所赖以寄托内容的艺术形象,与内容的关系是那样密切、和谐,那样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思想内容与感情。这就好比《屈原》雷电颂一场的情况了,实际上达到了一种“物我同化”的艺术效果。这种“物我同化”,对作品的主题起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深化作用。它使广大读者像作者、作品的主角以及作品中的孔雀、鸳鸯、松柏、梧桐一样,深深地憎恶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度,笃厚地同情与赞颂对封建社会的叛逆与斗争的精神,热烈地去追求那理想的生活。可见,《孔雀东南飞》的比兴开头与象征性结尾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已经到了“意在笔先,神于言外”的“物我同化”阶段。因此说“物我同化式托物起兴的‘鸡头’和物我同化式富有象征意义的‘凤尾’乃是《孔雀东南飞》叙事结构上的显著特色”。
文章把女子温柔的感情比喻作具有韧性的蒲苇,细腻如丝,把男子肩负重责的情感比喻作稳重的磐石,希望磐石和蒲苇互诉情长永不分离。这种浪漫的比喻叙事特色将文章推向了高潮,为后来男主人公所说的:“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
二、详略得当的叙事特色
详略得当是《孔雀东南飞》的一大叙事特色。这篇文章共有一千七百多字,但是要表达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恨纠葛、时间、空间、人物、内心感情的转化就要有重点的必要突出和非重点的一笔带过。文章详略得当,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及其结局,但又一笔带过地叙述了封建社会的代表人物。
论《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