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的散文中,无论是游说诸侯,还是与弟子讨论,他都以刚正雄辩的姿态面对世人。磅礴缜密的论辩之中,表现出来的是一泻千里的气势,再加上与顶针手法的巧妙结合,更可谓珠联璧合。“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起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通篇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运用顶针手法层层递进,使文章表现出开阔之势。孟子散文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之气,是孟子的气势根本所在。
孟子的论辩体式主要有对话、独白和自由三种形式,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是由《论语》发展而来,是对语录体的创新和发展,在说理表达上比《论语》更加细腻,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在孟子所有的对话过程中,他都完全掌握论辩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表现出了非常人的论辩驾驭能力,与其说孟子是在与他人对话,不如说这都是他自己的内心独白。孟子论辩的对象除了各国君王诸侯外,就是自己的弟子,弟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更加尖锐和直接,比如在孟子与陈相的对话中,孟子问陈相“为什么许行不自己耕种?”他回答“怕影响耕种”,“许行是不是自己制作铁器之类?”,陈相回答“不是,是用粮食去换”,这样的对话在《论语》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这样的对话太多自由和随性,突破了《论语》的教育理念,创新式的发展出了自由式的话语权表达。
(五)刚劲有力的反驳
孟子在进行论辩的时候,都可以敏锐的发现对方话语中的错误和缺陷,然后一针见血的给予反驳。一次淳于故意刁难孟子“男女之间不能亲手交递东西,是礼法之中所规定的吗?”,孟子曰“是礼法的规定”。曰“如果我嫂子落水了,我能用手拉她上岸吗?”,曰“嫂子落水了而不去拉,此人就如同豺狼了。男女之间不亲手交递东西,这是礼法的规定;嫂子落水而用手去拉,这是对礼法的变通。”。对于这样的两难问题,孟子在对原则和实际进行分析评价后给予反驳和回击,这样的能言善辩和刚劲反驳使得淳于顿时语塞。
(六)浑然一体的结构
孟子的散文从论点到论据都非常集中,一般是一章围绕一个论点进而展开论述,这对于后世的写作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与分论点较多的文章相比,孟子的散文论辩结构就显得非常集中,说理也更为严谨透彻。孟子的散文篇章段落间都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句子之间互为铺垫,比喻、对偶、排比等论证方法比比皆是。孟子散文的巧妙之处还在于他可以将多种论证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得倾听者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感受到精神的一种共鸣,读孟子的散文不仅是受到他论文思想的感染,更多的是对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醍醐灌顶之感所诱导,感受一种当头棒喝的清醒。
三、孟子散文的艺术个性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孟子散文雄浑气势的艺术个性
文字的艺术风格是在经过主题凝练、结构安排、表现手法和语言方式充分运用表达后而表现出的一种无法替代的个人魅力。话语表达的风格一般有四种形式,分为简约、清新、风趣和雄浑。简约就是要在表达的过程中删繁就简,一语中的,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让人明白;清新的语言特征是亲切,用轻松的话语和简练的用词,表达言者的典雅;风趣是语言的生动和形象,再加上富于变化的情绪,整个气氛会非常活跃,而孟子的语言风格则是最后一种——雄浑,一股浩然之气是内在支撑,雄肆奔放之中又见多种论证的添加,雄浑精练之中,是孟子人格魅力的一种重要凸显,与其他三种形式的语言风格相比,具有更加鲜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孟子散文语言风格对后世的影响
雄浑的话语风格是孟子最早开创的,这种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风格对于后世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以儒学为主流,孟子对儒学有发展和完善之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在南宋就被合称为“四书”,使之称为历代王朝必读之经典。在孟子之后的时代,很多人都在学习和模仿孟子的雄浑之气,通过这样的话语传播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今天,当我们听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等句子的时候,仍然会让我们心潮澎湃,将天下兴亡视为己任,置个人名利度外的豪情油然而生。一种穿越时代的话语风格能够在今时今日仍然熠熠生辉,这样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且持续的。
结语
先秦时代的散文历经时代变迁,以其独有的魅力气质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孔、孟等先秦诸子的散文思想深邃广远,语言凝练精准,可以说是先秦时代说理散文的时代瑰宝。而孟子的散文不仅在思想上卓越,在艺术造诣上,对于古代说理散文的体制发展上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孟子雄浑浩然的话语风格、磅礴大气的辩论体式,在当时的儒家学派发展中,无疑是最独具风格魅力的一位,对后世散文创作的语言气势选择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莉:《孟子尚义与其文学特色》,陕西师范大学论文,2014年
2、高正伟:《孟子浩然之气的生成及对<孟子>气势的影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
3、张艳、周云钊:《试论孟子散文气势的人格成因——兼论孟子文化人格的悲剧二重性》,《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4、黄长泉、李鲜林:《试论孟子的“气”》,《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
论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