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业发展的几个特点:
资源性。
基础性。
公益性。
城市化对城市供水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支持,促进城市供水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
由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也给城市供水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资源压力
环境压力
技术压力
一是水质指标偏低;二是检测设施、处理工艺落后。
城市供水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
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的表现:
供水投入不足。
水价体制不顺。
环境保护不力。
正确认识其战略地位须树立:
危机意识。
从经济角度看,城市供水业的发展影响着投资环境的优化。
从社会角度看,城市供水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安定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长远观念。
4.实现城市供水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城市供水规划问题。
水环境保护问题。
开源与节流问题。
兴建集多种功效为一体的水利设施,提供优质的水源。
开展节约用水工作。
采用分质供水方式,降低供水对资源的压力。
(4) 供水体制改革问题。
投资体制的改革。
经营体制的改革。
水价体制的改革。
政府政策上的扶持。
(5) 技术进步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内 容 摘 要
城市供水业一向有“经济的命脉、城市的血液、社会生命线”之称,研究探讨实现城市供水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对当前和今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城市供水业的发展具有资源性、基础性、公益性、区域垄断性、产品的单一稳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研究城市供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城市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实现供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城市供水规划问题、水环境保护问题、开源与节流问题、供水体制改革问题、技术进步问题。城市供水业的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它将关系到我们的城市将会有一个怎样的21世纪。远虑方能解近忧,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关键词:1.可持续发展 2.资源性 3.基础性4.水环境保护5.供水规划
关于城市供水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正文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互为条件又相互矛盾的关系,随着全球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趋势,以成为人类社会面向21世纪的一个共同忧患,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显得十分适时,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
作为一总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并非始至今日,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对“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行为的批评之说,但资源在一定时期的相对丰富使得“持续发展”的观念长期以来一直仅仅作为一种精英意识而存在,并没有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共识,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掠夺试开发”、“破坏试开发”所带来的恶果开始凸现,并愈来愈危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人们才体会到“可持续”三个字的分量。
这里所关注的城市供水业,一向有“经济的命脉、城市的血液、社会的生命线”之称,并被认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缘于此,研究探讨实现城市供水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对当前和今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1. 供水业发展的几个特点
我国的城市供水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近120年的发展历史,与其他工业相比,城市供水除了具有一般工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这种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性
城市供水业是通过对水的净化处理并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实现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之目的的一种产业,就其去用的原料而言,资源性是不言而喻的。供水业必须依附于水资源而存在,水资源的形态(地表水或地面水)和分布、总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均会对供水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正是这种资源性的特点,使得城市供水业的持续发展不可能作为一种孤立的工业现象而独立存在,而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整个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代言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 m3(1997年),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 m3,按国际一般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 m3为用水紧张的国家。加之,水是一种具有可再生性的资源,但是由于近年来水体污染的加重,水资源的可再生性能力大大削弱,并落后于需求的增长,从而给城市供水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关于城市供水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