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滴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司乘的安全问题。 出行是必然有线下密闭空间共处时间的,这也就决定了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是没办法迅速的实施外部干预的,即使再强的前置审查,都无法杜绝偶然性事件,那么一旦平台方有了审核的职责,事后的的连带责任是怎么都跑不掉的。在这种容错率极低的场景中,必须以人性本恶的逻辑来设计,延长灰度测试的时间,谨慎再谨慎。因为这个阶段的滴滴,已经不断需要考虑被竞争对手超越甚至吞并的风险,而应该把精力转移到如何保障用户隐私和用户安全上,如何提升用户体验,改善用户乘车环境的问题上来,重视管理问题,改进和完善机制的漏洞,成为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企业,滴滴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除了安全问题,滴滴还面临其他巨头进入出行行业的问题。自2015年11月,吉利集团下曹操专车上线;2017年2月,美团在南京上线打车业务; 2018年5 月,高德上线平台叫车入口。打车江湖再起风云。现在的滴滴已经俨然成为市场的巨无霸,面对同样作为行业龙头的美团,其在自有业务上具备天然的优势和壁垒。但是市场环境总是不断的变化,只要还有机会,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再介入,滴滴在考虑市场竞争和未来策略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要去思考用户安全,用户隐私,用户体验,乘车环境优化等问题,以用户为核心,这样才能保证滴滴可以更好的延续其竞争优势,更好的发展。
除了安全问题,核心业务竞争问题,还面临着用户粘性不够的问题。 作为平台,滴滴实现盈利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面向消费者端提价,二是面向司机提高佣金比例。滴滴模式下,消费者、司机的忠诚度并不高,在这一背景下,推出这两项政策有一个共同的前提:绝对的市场垄断。只有绝对的市场垄断,面对消费者提价,或者面对司机提高佣金比例才不会导致消费者、司机流失。
三、对滴滴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建议
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通过前文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商业模式的历史发展过程,滴滴的商业模式以及对滴滴商业模式的隐忧分析。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认为滴滴需要在这个三个方面重点建设,分别是开放生态,安全提升和多边效应。 在生态建设上,需要迅速接入各大出行公司,包括首汽,吉利等。这样才能把握住自己的流量入口,拥有自己的核心阵地,否则从长期来讲,很容易被高德、曹操专车等其他平台夺取核心流量入口;在安全提升方面,需要切实落实乘客和司机的身份考核机制,针对高危时间端,提升安全认证级别,加强司乘和平台的沟通机制,以及形成完备的紧急事态预案。在多边效应上,需要设计良好的司机和乘客的会员成长机制,这样才能增加司机和乘客的忠诚度,让平台显得更加有温度;还可以结合乘客的上下班地点,包括居住的小区和上班所在的公司,给客户提供贴心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程维,柳青,张晓峰.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6
[2] 雷切尔·博茨曼,路·罗杰斯. 共享经济时代.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6.1
[3]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伊夫•皮尼厄. 商业模式新生代. 机械工业出版社社 . 2011-8-15
[4] 三谷宏治. 商业模式全史.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2016-1
[5] 郝志中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1-1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滴滴公司为例(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