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融企业会计改革需要处理好与财务制度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均由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会计制度只是按照财务规定进行相关账务处理。虽然1993年进行了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但是,当时的行业会计制度并没有完全解决会计的确认、计量问题,仍然只规定会计记录和报告,这种会计制度本质上是规范簿记的内容。
三、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严格按照资产定义
贷款呆账准备的提取及呆账核销是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改革的目标是以财政部2000年规定的上市银行贷款呆账准备政策(财会[2000]20号文件)为基础,规定金融企业应当根据贷款对象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情况,以及贷款的逾期期限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合理计提贷款呆账准备。金融企业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提取贷款呆账准备后,不应再提取坏账准备。
金融企业的投资主要指证券公司的自营证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长期投资
按照国际会计惯例,自营证券应在期末时按市价法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并在分类的基础上计提跌价准备。
投资公司的长期投资应当分别不同情况,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其投资收益。长期投资如果发生减值,应当在期末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二)、按照负债的定义
近年来,国外一些银行因操作衍生金融工具不当而蒙受巨额亏损、乃至倒闭的案例比比皆是。同时,表外业务呈现逐渐扩大和发展的趋势,种类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无庸置疑,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代表的表外业务是一把“双刃剑”,经营得好会带来较高的收益,否则会蒙受巨额损失。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倒闭,起因就在于其新加坡交易员尼克·里森违规买入大量期货,造成高达1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我国金融企业也存在着大量的表外业务,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或有事项,如各种担保业务、未决诉讼、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等等,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也在尝试。实际经济生活中,也已出现过由于或有事项给金融企业造成巨额损失的案例。
(三)、金融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应当考虑股份制改革的要求
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革在所有者权益方面的要求与其他企业基本相同,即:以《公司法》为依据,设定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但金融企业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及相关问题,还应当注意与《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金融法律的协调。
(四)、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收入的确认应当符合:1与交易相联系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金融企业的利息收入和保费收入,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并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对于应收利息自结息日起一定期间(如90天)未能收回的部分,已经不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应当停止继续确认利息收入,待实际收回时再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对于在此之前已经入账但尚未收回的贷款利息,应冲减当期利息收入。
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时间最好定为2002年1月1日,在此之前做好实施新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关于制度的实施范围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分两步走:第一步,暂在股份制的金融企业实施,因为股份制金融企业经过改制后,在其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机制、管理水平、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与其他金融企业相比,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仅如此,这类企业现行的会计标准与改革后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比较接近,容易衔接和过渡。第二步,鼓励其他金融企业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其他国有金融企业要求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结论
从2007年1月1曰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实施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各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加入WTO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重要体现,同时要求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一方面便于国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精华讲师团.中级会计实物.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2]编写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应用.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叶建芳,姜国平一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指南.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I)06.
[4]会计准则研究组.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大连:大连出版社,
浅谈金融企业会计改革问题(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