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城区不少社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老人胸前挂着一个毛线袋儿,有的老人眼镜盒不离手,说是用来装手机的,红红绿绿很是喜庆;在拱墅区,失智老人手腕上都戴着一个绿色的防走失手环,不仅有监护功能,内侧还有一个ID编号,就相当于老人的身份证一样,可以帮助失智老人不再走丢。
今年1月,杭州统筹实施新一轮“智慧养老”综合服务,推进“智慧养老”项目转型升级。以公开招标方式产生了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商资格库,援通、友康、蓝谷、在水一方、高厚和公羊会(联合体)、天阙和元墅(联合体)等6家单位入围,这些服务商通过建信息服务平台、发智能化终端,为老年朋友提供三类共13项服务,杭州的老人凭借免费领取的设备,轻点按键就能享受“智慧养老”服务,目前服务已在主城区全面铺开。
“我们在努力探索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杭州民政局副局长杨英英说,杭州正在着力构建服务多元化、响应智能化、管理绩效化的“智慧养老”新格局,以实现便捷高效地为老年朋友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此次转型过程中,杭州还在全国率先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吸引了来自其他城市的力量投入。上海友康就加入了阵营。”我们在上海已经做了6年,正在杭州投入两个分中心建设。“友康负责人说,杭州”智慧养老“前景非常好,他们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并完善应急预案,必要时会调动上海团队进行支援。
(二)响应快“一键通”应急救助平台
“我妈病重,在市三医院住院好几天了,想找个师傅理理发,可是没人愿意……”这一通来自延安新村的电话,几乎带着哭腔,急切得让人动容。
1月24日,援通接到这通呼叫后,马上联系到理发师傅阿佳赶往医院,为老人理发。当时,老人身上插满救护的各种管子,身上散发着长时间卧病在床的异味。“真的谢谢你们,我妈平时很爱干净,我们不忍心看到她蓬头垢面的样子。谢谢你们帮我们完成了心愿。”子女们连连道谢。
去年除夕夜,家住杭州拱墅区左家新村、今年已经82岁的颜丹青老人家里突然断电了。老人情急之下只能通过刚刚领到的智能手机紧急呼救。此时,家政公司下班了、家政服务人员也回家过年了,但24小时值守的公羊会志愿者始终在。不到半个小时,公羊会会长何军带着“小黄人”志愿者从万豪酒店打包了两只刚出炉的披萨饼立刻直奔老人家中。
不仅电路修好了,披萨还热气腾腾,老人全家从一脸惊愕到欣喜不已。“我知道今晚他们全家一定觉得很温暖、踏实。”参与这次服务的公羊志愿者说。
1月30日晚上,张洪达老人电话联系在水一方服务平台说:“家里突然停电,需要助急服务”。话务员详细核对了老人地址等信息,通过平台派单给在值统保中心的工作人员。维修工黄平接单后,20分钟内赶到老人家中进行了紧急维修,排除故障,接通了电。维修结束后,黄平对平台汇报了维修过程、结果以及对维修现场进行拍照。
“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就像一个“贴身保姆”,不少老人已经习惯把手机压在枕头底下、放在床头,看得见、摸得着、更安心。
“我和老伴今年都78岁了,腿脚也不太方便,平时买菜烧饭还行。但是碰到要爬高换灯泡擦玻璃这样的体力活,我们挺犯怵的。不过现在只要在手机上按一下,就会有服务人员上门来帮我。”江干社区的裴阿姨说着,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养老行业例(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