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中小制造业企业中,家族制单一产权的企业占相当大比重,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对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一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管理现状目前仍处于浑浊状态,多种管理模式共存。二是企业组织架构混乱,制度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管理无制度,或是有制度也不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和材料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的情况,缺乏系统的组织架构来执行管理职能。组织结构不合理,分工协作程度低,中小企业间的组织联系松散,企业间协作程度较低,经济发展无法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三是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工业设备本来就比较落后,中小企业更为落后,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资本有机构成偏低,设备老化现象严重,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对生产和产品缺乏必要的科学决策,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尚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3]。
(五)企业战略定位不清晰
制造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产生了区域竞争力,降低了生产成本,然而随着不断的发展,企业的产业层级和知识含量较低的特点使中小企业容易陷入过度渐进式公司创业精神的陷阱,简单地追随或模仿国外先进的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而成为“制造工厂”,目前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正处于此种状态之下,由于资本规模偏小,创新投资风险大,为减少研发投资成本和降低创新风险,所采用的技术多为引进或模仿,自主创新较少,缺乏持续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成长[6]。依靠低廉的劳动力,靠价格战打入产品市场的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往往企业通过价格战打入市场,但利润率的降低又使企业无力发展壮大,企业陷入了发展的陷阱当中,如何能够在价格战中突围而出,走出价格战成为企业要思考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至今,如何在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基础上,作出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构思和规划,制定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战略方向,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有限,人才缺乏,很多中小企业处于无序和无战略的状态,许多本地的中小企业依靠起步早、胆子大、有关系而获得企业生存空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曾经的优势无法继续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因循守旧抱着成功经验不妨,抱怨市场环境恶劣的企业只能逐渐被淘汰[7]。
三、制造业中小企业突破发展困境的应对之策
(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降低企业贷款难度
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为此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也在努力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各地方政府着力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针对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金融机构积极推广金融业务,创新服务品种形式,通过票据融资等非传统融资方式扩大信贷规模,使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对于那些因经济下行造成存货占据流动资金的企业,特别是缺乏固定资产的中小企业,“动产融资”尤为合适。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品种,重点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额度。
2.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制定和出台进一步利用民间资本的财政政策,如加强财政投资和民间投资的融合,为部分民间资本投资项目提供贴息等。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本地民营企业发起成立或区外引入在顺德注册的风险投资公司实行引导基金扶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和促进产权交易。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体系,引导民间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谨慎选择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应加快构建起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将风险投资本身视为一种产业来大力支持,给予优惠政策,借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激活民间闲置资本。由政府牵头引导,依托行业协会、行业商会,由政府下拨一定资金,企业或个人出资,成立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产业带动能能力强,高端前沿技术,在产业链上游的高科技项目,积极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实行透明化运作,促进企业和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初步盘活民间资产,在此基础上,引入国资、民营、战略投资者等多元化资本力量,组建私募股权公司,大力带动风险投资基金、合伙制投资基金、战略投资伙伴等多层次的私募股权市场体系,进一步挖掘丰厚的民间资本力量,大力开发、整合和利用优质的产业资本资源,以存量带动增量,为产业扩张和资本输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完善融资服务体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