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己个人从业企业10来年,原先自己阅历浅,觉得企业培训,学习非常好,就留存了,后来想回报企业的培养,随着留存年份的增加,社会的进步,企业里的培训和学习的知识点不能满足个人和客户的需要,感觉还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全方位知识点的学习,满足客户有更多其他的专业需求,还有更好的诚信服务。危机感倍增,个人可以经过努力提高工作的能力,自我学习,就不会有离开原来企业的想法,因为个人不能改变企业任何想法,想要被社会认同,做更多的奉献,那么就要求自己再学习,提升各方面能力。所以个人体会,视野必须开阔,虽累但是精神上满足,看到自身各种不足而努力,不为跳槽,实际上是被淘汰的危机。
要建立企业文化,每个企业必须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的状态更可取。企业不仅是企业家的企业,更是员工的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要走向壮大的话,就要自始至终具有社会化意识。民营企业家要认识到智力资本在未来信息时代的价值,把人才真正当作平等的资本所有者对待,寻求彼此的协调一致,共建企业经营理念与发展远景。只有如此,人才才能真正融入企业。
同时应当努力把企业变为学习型组织。实践证明,人才的教育、培训是最有效的投资,可以使企业以极小的投入换来无尽的收益,通过人才的能力提升让他们感觉到有所贡献也有及时补充,从而更加忠实于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积极投身于人才的培训上来,使组织变的更加精英起来。精英团队的出现,结果就是让优秀的人才彼此相互依赖,产生一种和谐留人的效果。让学习成为连接企业与人才互相沟通、彼此促进的很好工具,树立彼此发展的双赢关系,注意双方的利益融合,这对企业来说是个新的挑战。现实操作里,当然也会有出现跳槽现象,企业培养了人才,人才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权,所以可以用企业年金保险留住人才。特殊有贡献的人才,也可以参照日本等先进企业,股权制留人,等等。总之,作为企业家,要放权,不给人以打工的感觉,有企业主人翁的感觉,才有动力。每个人都想做企业家的思想引导的好,首先看自己有没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世界企业家优秀的经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债务纠纷影响企业发展甚至破产
1.产品质量无保障引起的要债难
由于很多企业没有产品质量的保证,虽然价格低廉,最终导致购买方心理没有安全感,市场信息滞后对未来缺乏可控的自信,赊账进货,尾款不清的情况下,或者积压货物,就很难要账,或者是产品质量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也就会对簿公堂了,就更别想要账了。
2.法律法规监管不严钻空子造成的恶性逃避债务
由于我国起初改革开放,很多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始创业,法律法规不健全,总是要到问题出现了,才能修改。会导致一些企业钻空子,以为反正法律制裁不了,就恶性赖债、躲债,一方面原因也是自身经济能力弱,经营基础差,亏不起,只能铤而走险,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却是靠失去诚信不择手段博弈换来的。
3.企业互相缺乏信用,产生的诚信危机
一切原因皆是本着赚钱而去,所以减少投入,减少资金支出,这是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法,一旦相互之间利益矛盾出现,损失降到最低,力求自保,三角债难收回,生产成本要不回来,导致无法正常经营,如此循环,面对市场竞争激励,难免导致生产资金链断开,甚至是破产。企业之间没有达成共识,没有共同诚信的价值观。现在都流行质押一年的保证金,一年到了产品没有问题付全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六)做不到重合同,守信用,引发官司,不利企业发展
1.私营企业间不正当竞争
私营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其信用缺失的表现。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搞低价倾销等,导致广大消费者对私营企业整体的不信任。
2.毁合同、打官司时有发生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履约率仅有60%左右,导致私营业主在交往过程中提心掉胆,交易成本大大增加了。
这些问题历史以来的存在,我们需要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纠结官司对企业的危害性,这些问题产生的起因是毁约,那么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才能使目前企业失信行为将用法律作为约束,争取不要做失信企业“黑名单”上的商家,要做诚实可信的“红名单”上的商家,通过政府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优惠,拉大市场对失信和守信的态度反差。使得整个社会都具有对失信行为的防范和惩罚机制,足以让失信商家难以谋职,甚至日常生活都会困难重重。
二、民营企业失去诚信的原因
(一)政策法规的缺位
我国民营企业诚信价值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