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沿着进步的方向发展。在进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时,要借助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对员工的大脑进行武装,升华员工的企业文化建设思潮,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加强自我认知,重视文化建设的执行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富,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真实存在,且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反映出了一个企业自身的特征,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引导线索。所以只有企业树立起自身鲜明的文化旗帜,才能在全球化经济的竞争浪潮下稳健发展,才能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
从构建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入手,发挥员工的智慧,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自己所认为的文化理念,形成了符合本部门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通过职工的参与,把企业文化的根深植于群众中,既形成了企业文化的自身特色,又使企业文化从建立的那一刻起, 就融合进了职工的心中,为企业文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了基础。并进一步明确现代企业管理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只有这样企业经营者才会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才能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二)结合现状,提炼企业的核心文化
一个企 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健全的发展势头,首先一定要有健全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而且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核心价值观,如果违反这些核心理念,就必须加以改变。在进行文化定位时,关键一点是要把握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仅仅抓住其他公司定为价值观的东西,也不是外在世界认为应该是理念的东西,当然也更不是简单喊口号,贴标语,而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提炼符合自身现状的核心价值观,采耻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念指导实践,把文化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
(三)讲究策略,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同时是实现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可以利用现代化科技科学管理的融汇创新。在进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企业文化又被认定为企业的品牌形象,国有企业文化总的路子应当是反映以人文本、爱岗敬业、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总之,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想要要呈现出正能量的企业文化精神都应当与自己的产品紧密挂钩,只有员工与领导上下一心,共同去努力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自觉束缚内心的阴暗面,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保证产品的质量,企业的文化才能被大众认可,品牌的形象才能深入人心。
被业界称为“海尔三步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流程相信天家都不陌生,其第一步是提出理念 与价值观,进而推出典型人物与事件,第三步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立保证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如海尔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理念,继而推出“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案例,最后构造“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末位淘汰制”等管理机制。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统筹起来,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动传达到外界,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发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四)开拓创新,确保企业文化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是一一个 以知识经济衡量发展的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出一支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强化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以确保企业文化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论源自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根基,只能筑起空中楼阁。理论又指导实践,对实践有着各个层面的影响作用。理论与实践互相依托,密不可分,相依相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运用好这两个工具,才能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同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并不能只健全于理论而空乏于实践,现代企业只有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传统和现代国内外的文化差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构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使企业文化理念由“无形”到“有形”,实现了文化理念“虚”与“实”的转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性,最终达到职工的价值取向同企业的战略发展及远景价值结合起来,靠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实现“不管而自理”和“取向一致”,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效力,促进了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莎莎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载《商情》2017年第44期
2.耿毅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中外企业家》 .2016年版
3.郭纪金 .《企业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刘光明 .《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5.陆云 .《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6.高效琨、李雨村 .《中国的企业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陆嘉玉、姚乘彦 .《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年版
8.史秋秋.《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载《中外企业文化》. 2003年第11期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之我见(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