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2、发展第三方物流
电子商务在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上,有多种模式。但真正最适合电子商务的还是第三方物流。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健全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物流配送的功能。
(1)第三方物流的自身优点
第三方物流由于独立于电子商务之外,有其优越的先天条件:
①拥有市场知识和网络。②拥有规模经济效益。
(2)电子商务公司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①有助于减少资本投入。②有助于信息技术的提高。③有助于增强市场灵活性
(3)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努力方向
第三方物流要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的物流途径,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①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与规模经济效益。②全球化的地域覆盖。③广泛的服务范围。④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系统
3、国际物流一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
4、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5、拓展物流服务内容
4.3、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建议
1、建立物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
2、整合物流资源
3、统一规划物流业发展
(1)首先应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限制。
(2)现有涉及物流产业发展的部门,应尽快建立物流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发展现代物流进程中的协调,加大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力度。
(3)应根据全国的统一规划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一些鱼待解决问题的领域,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
(4)规范市场准入改进市场监曹
(5)发展龙头物流企业
(6)出台物流发展的扶持政策
(7)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4.4、构建和完善现代物流配送组织体系
构建与完善现代物流配送组织体系应从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两个方面考虑。物流作业系统是物流配送体系的运行基础,而物流信息系统则是物流配送体系得以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二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4.4.1、构建和完善物流作业体系
物流作业系统是指涉及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活动的全程网络,它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环节。
(1)运输系统。
合理组织运输,不仅可以节省运输能力,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高运输效率,而且可以减少货物的中转环节和装卸次数,减少货物损耗,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加速货物周转,节省运输费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构建与完警运输系统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充分运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何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②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实行专业分工,统一安排运输工具,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③应注重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也就是将物流中心设置于有利于提高货物直送的地方。④应推进协同运输,提倡部门、集团、行业间的合作,以及批发、零售、物流中心之间的配合,共同提高运输工作效率。
(2)保管系统。
商品保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构建与完善保管系统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仓库的建立应充分发挥现有的交通网络功能,应在公路主干道与铁路站点交会处与港口交会处构建。②对库存的控制应当依据社会的需求量、商品再生产时间、交通运输条件以及管理水平和设备条件,确定合理的储存量、合理的储存结构和合理的储存时间。③要对仓储的货物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货物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采取不同的保管措施。④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仓储设施,提高仓库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
(3)装卸搬运系统。
构建与完善装卸搬运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减少装卸次数,这样可以减少装卸作业量,节省装卸费用,减少货物损耗。②应当注意提高装卸活性,创造易于搬运的环境和使用易于搬运的包装。③应当合理利用机械。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即使在人可以操作的场合,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安全性、服务性和作业的适应性等,也应将人力操作转由机械来实现。④应当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提高集装单元化水平和整个物流作业系统的综合效果。
(4)包装系统。
构建与完善包装系统,应当树立重视包装的观念,在包装上力求达到使用和美观相统一,注意包装的轻薄化,包装材料及规模应力求单纯化,包装形状和种类也应单纯化;力求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包装的规格应与托盘、集装箱的规格相适应,还应考虑到与运输车辆、搬运机械的匹配,这就要求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制定包装的尺寸标准。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和包装现代化水平,各种包装机械的开发和应用是很重要的。
(5)流通加工系统。
构建与完善流通加工系统要以节约成本为目标。首先,为了运输方便,节约费用,将诸如自行车等成品零部件进行集中捆扎装箱。其次,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加工,如平板玻璃以及铁丝等,在商店销售时根据顾客所需要的尺寸临时配置。再次,为了综合利用,可将货物分解,分类处理。最后,应用科学化的流通加工手段,将高新技术应用到流通加工系统中来,提高被加工产品的附加值.物流作业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发展和完善单纯依靠其子系统各自孤立地进行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寻求整个物流作业系统的最优发展。
4.4.2、构建和完替物流信息体系
物流信息系统是支持物流作业系统的信息流动系统,物流作业各子系统正是通过信息系统得到准确的市场情况以及其他子系统的情况而启动运作的。无论多么好的物流作业系统,如果不能与物流信息系统相契合,就不能很好地运转。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发展就是使物流和信息流能够协调运作。目前我国在商贸物流信息基础建设上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和优势,电信网络、广电网络己经覆盖了一定的地区,特别是广大城市。因而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发展应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并不断开发引进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合理高效地进行。构建与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应重点做好以下儿个方面的工作:
(1)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构建电子供应链系统的信息平台。
(2)要拥有科学、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应用软件,建立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3)各物流系统所涉及的物流主体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建设,实现物流组织的网络化。
<4)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是友善和易于操作的,这一方面是为了使管理者便于使用操作,同时也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5)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层次结构分明,不同层次上的部门和人员,要的可能是不同类型的信息。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要有以下层次:①数据层,将收集、加工的物流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加以存储。②业务层,对合同、票据、报表等业务表现方式进行日常处理。③运用层,包括仓库作业计划、最优路线选择、控制与评价模型的建立,根据运行信息检测物流系统的状况。④计划层,建立各种物流系统分析模型,辅助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物流战略计划.
结 论
本文以简洁的语言对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进一步阐明了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相互关系,同时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及其配送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作者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当前电子商务中物流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对电子商务公司中的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总结出我国当前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的主要形式和主要的配送模式。并且通过对普通商务的物流体系和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的比较,指出了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发展的优势。
本文在对当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优化物流配送体系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指出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必须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合理利用物流资源,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同时,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我国物流配送组织体系的建立应包括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两个部分,物流作业系统是物流配送体系的运行基础,而物流信息系统则是物流配送体系得以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二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王述英,《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学习论坛》期2002年第5
3、王嘉霖、张蕾丽,《物流系统工程》,1987年
4、李京文,《物流学及其应用》,1987年
5、张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解决方案》,《商品储运与养护》,2001年第8期
6、何世明、孙建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现代计算机》,2001年第2期
7、王之泰,《现代物流学》,1995年
8、何明坷,《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1997年
9、杨有玉,《电子商务呼唤现代化的物流配送— 第三方物流》,《生产力研究》,2001年第4期
10、吴清一,《物流学》,1996年
11、张铎,《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第1期
12,邱冬阳,《论电子商务物流的八种模式》,《中国流通经济》,2001年第I期
13、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2000年
14、张铎、陈友云,《以“第三方物流”为切入点发展电子商务邮政物流配送》,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0期
15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6李严锋.三个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对比分析[J].物资流通研究.
17 胡佩霞中国物流业急待整合。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研究(五)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