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共有水库、山塘1?座,总库容931万m,龙湾区按流域特征,以茅竹岭为界,可分为东片(包括永中、海滨、永兴、海城4个街道,沙城、天河、瑶溪、灵昆4个镇,归永强塘河流域)和西片(包括状元镇、蒲州街道归温瑞塘河流域)。东片排洪以东平、蓝田、城东三个水闸为主,其它沿海水闸为辅。西片及鹿城区部分洪水由蒲州、状元水闸排出。
龙湾区现有标准海塘60. 1 km,其中大陆段38. 5km,防浪墙顶高9.0m-10.10m,设计标准为20年一100年一遇。东片海塘可以防御6. 75m潮位,如遇超标准潮位,东片海塘允许越浪,防潮能力较高;西片海塘可以防御7. 39m潮位,西片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防御能力更高;渔业公司段堤塘的建成使龙湾区东、西片海塘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大大提高了龙湾区的城市防洪能力和防潮能力。其中茅竹岭至桃花岛5. 3km,已达1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茅竹岭至天河26.415km,己达50年一遇标准;丁山围垦堤塘6. 785 km,原有防洪(潮)能力仅有10年一遇标准,现有5. 705 km主堤已加高到50年一遇标准;丁山围垦堤塘1. 08km
的北直堤和蓝田水闸与堤塘连接段(长25m)防潮标准仅为10年一遇。因此,两处堤塘是龙湾区防汛的重点地段。灵昆标准堤21.6 km,防潮标准仍较低,除灰库段3. 12 km达到20年一遇标准外,其余堤塘防御能力仅为10年一遇标准,而且堤身单薄,不能越浪,挡潮能力较差;另外,灵昆北段堤塘外镇压层地处哑江主航道,由于长期受航运波浪影响,已造成北段堤塘坝脚大面积冲测,是全区的防汛重点部位。龙湾区50-100年一遇堤塘设计均允许越浪,龙湾区标准堤塘情况。另外,永兴围垦堤塘9. 5 km防潮标准为20年一遇,主要保护827hm' (12400亩)围垦区范围。
2.1.3.2现状防洪(潮)能力分析
龙湾区东片(包括永中、海滨、永兴、海城4个街道和瑶溪、沙城、天河、灵昆4镇及温州扶贫经济开发区)的地面高程,除沿大罗山南山外,均在6m以下,居民区一般为4. 9m至5. 9m左右,温州扶贫开发区除龙湾村以外,大部分在5. 2m左右,农田地面高程约在4. 8m左右,永强沿海农田一般均在4. 5-4. 8m之间,村镇防洪能力低于5年一遇标准,农田防洪排涝能力更低。滨海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先行填埋了通往堤塘河的小河道,而规划河道至今仍没有贯通,严重影响了该片区的行洪排涝,其中沙城镇庄桥、四一、四二、七一、七二受淹最为严重。龙湾区西片(包括蒲州街道、状元镇、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温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地面高程,除御史桥外,均在6m(吴淞高程)以下,一般为5. 3m至5. 9m左右,农田地面高程约在5. 1 m左右,村镇防洪能力仅为5年一遇标准,温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农田防洪(涝)能力在5年一遇以下。其中状元邱宅、蒲州下埠等地排洪能力更差,每逢暴雨常积水成涝。
现状防洪(潮)能力包括防御阮江洪潮能力和平原河网排涝能力,现简述如下:
(1)现状防御洪潮能力
龙湾区堤段(包括灵昆岛环岛堤),除状元段己达到100年一遇的规划防洪标准外,其余堤段只有20-50年一遇的防洪潮能力,整个欧江河口区,除了欧江南岸城防工程和东段状元片达到100年一遇外,堤塘高度均在50年一遇以下,堤塘普遍达不到《防洪标准GB50201-94))(以下简称《防洪标准)))所要求的防洪潮标准;其次,现有堤塘大都为土石堤,基础条件差,结构不够稳固,达不到应有的抗洪潮能力;第三,即使如标准较高的城防工程堤段,由于闭合区内堤塘高低标准不一,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洪挡潮体系,也起不到全面防洪挡潮作用。因此,为了保障R江两岸工农业生厂’:和人民生活、财产的安全,迫切要求提高欧江河口地区防洪潮工程的高程标准。
(2)现状河网排涝能力
龙湾区的涝区水位普遍高于欧江潮位,排涝的外部条件相当好,而且龙湾区建有不少排涝闸,闸门的泄洪能力(宽度和底坎高程)基本满足要求。但仍然存在河闸不配套,河道宽度偏小,河道桥梁阻水,局部卡口,涝水排泄不畅等问题,造成内河涝水不能很快排向欧江。
2.1.3.3温州龙湾区防洪排涝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卜看,温州龙湾区防洪排涝存在以卜问题:
①沿海高标准防洪堤尚未闭合。
根据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防洪标准应达到100年一遇以上。现状沿海标准堤防防洪标准不高,现有龙湾标准海堤、永强标准海堤、丁山标准海堤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均未达到规划要求的应有设防标准。规划城市外围永兴围垦堤只有20年一遇,拟建天成围垦堤、滨海围垦堤为50年一遇,相应堤防上水闸等建筑物设防标准不足。
②河道宽度不足,河闸不配套,沿河卡口较多。
东平水闸、蓝田水闸是城市东片建成区北向两座主要排水闸,由于上游河道狭窄,河道淤积严重,水闸规模小,加之水闸使用年限较长,现在工程均存在着一定的结构老化问题,河闸严重不配套;特别是蓝田水闸,现状水闸过闸流量只达到原设计的6096,急需改建。而东南向下兴、七甲、三甲等水闸规模很小,宽度均在3m左右,上游河道淤积,河道出口又是围垦区,排水极为不畅。另外,现状主要行洪河道宽度不足,卡口很多,河道淤积较为严重,阻水严重,行洪能力低。
③雨量大、潮位高、洪潮顶托、城市内部积水难以排除。
龙湾区两面环山,二面临水,建成区地势较低,所处区域是浙南地区暴雨中心之一,台汛期暴雨历时1-3天,降雨集中,短历时强度大,各排水口受欧江河口及东海潮位顶托,只能在低潮位时自流抢排,因此平原河网水位快涨慢落,大暴雨期间城市低洼地带易涝。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8/33/33
浙江沿海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评估与研究--以温州龙湾区为例(八)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