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海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评估与研究--以温州龙湾区为例
2.1.1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龙湾区是温州市的三大城区之一,也是全省首批小康县之一。1984年12月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始建龙湾区(陈建敏,2007)0 2001年8月,国务院批准温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2002年2月4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进行区划调整,调整后的龙湾区位于北纬270 48’-280 O1'、东经1200 43‘-120。55',现辖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和永中、永兴、海滨、蒲州、海城5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永中街道,全区有15个居委会、147个村委会、1个渔业大队。龙湾区地处欧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原与洞头县隔海相望,现通过灵霓大堤与洞头县相连;南邻瑞安市;西靠CC海、鹿城两区;北临既江与乐清市、永嘉县隔江相望。
龙湾区的东部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滨海平原西起大罗山,习、到海岸,北靠欧江,南至瑞安市的萃滕平原,面积约为150km1。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龙湾区的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其中西北的茅竹岭为温瑞塘河和永强塘河的分水岭;南侧有一长蛇山、老鼠山,它们以南至海城街道,内侧为沿海冲积平原,也属J几温瑞平原。平原大部分区域为农田,地势平坦,地貌单一,地面高程一般为2. 6m-3. 8m。大罗山东近东海,北达欧江口,南接瑞安市,西接欧海区,山体面积114km',大罗山顶海拔704m,位于龙湾、区瓦海交接,大罗山岩石多为花岗岩,山体由一于风化侵蚀作用,岩体大多裸露,山势婉约柔和。大罗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山中有仙岩、茶山、瑶溪和天柱寺四大景区,其中瑶溪和天柱寺景区在龙湾区境内。灵昆岛位于颐江入海口,岛上地势低平,海拔在2. 6m-3. 5m之间,全岛总面积为55. 05km',其中现有陆地总面积25km'、耕地面积8. 33km',可利用滩涂面积38km',东部浅滩面积因泥沙淤积而逐年扩大,土地后备资源相当丰富。从P星云图分析,龙湾区沿海岸共有滩涂面积约138km',可围垦造地滩涂达109. 53km',这些海涂将是龙湾经济发展J卜常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
龙湾区属牛,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具有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丰富、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1742. 6mm,年际间差异特别显著,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通常4-10月份为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896。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一年内有两个降水主峰。降水按其特性可分为梅雨期、台汛期、枯水期。春夏之交(5-6月)进入梅雨期、出现阴雨天多、气温高、雨势强、湿度大的梅雨天气,正常年份为期约1个月,雨量400mm -600mm,约占全年雨量的1/3;夏秋季节(8-10月)的台汛期,降雨十分集中,为暴雨多发季节,台风影响频繁。8月最多,平均降水量为270 mm。冬季12月至2月进
入枯水期,降水量仅占全年全部降水量的1096左右。降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山区大于平原。年平均雨日175天。年平均蒸发量为1290.4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96。年平均气温181C,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C, 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无霜期280天。龙湾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洪涝和干早等。洪灾主要由台风暴雨造成,台汛期台风暴雨再加上天文大潮顶托,龙湾区极易出现洪涝灾害。滨海平原因地势低平、海潮顶托、不合理占用河道等原因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夏秋之交易受台风侵袭,登陆时瞬间风力8-12级。
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全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为416km,流域总面积为837万mYm。其中蒲州、状元、海城属温瑞塘河水系,有42条河道,总长度为69 km,面积为173万了;永中、瑶溪、永兴、海滨、沙城、天河属永强塘河水系,有225条河道,干河长l6km,平均河宽21. 6m,正常水位时(高程2. 5m)相应水面面积5. 48k耐,河网蓄水量约1000万m,总长度为347km,面积为664万mzm。轮船河、上横河、中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流(道)。
龙湾区按流域特征,以茅竹岭为界,可分为东片(包括永中、海滨、永兴、海城4个街道,沙城、河、瑶溪、灵昆4个镇,归永强塘河流域)和西片(包括状元镇、蒲州街道归温瑞塘河流域)。东片永强塘河流域面积229. 67km1,发源于大罗山,由郑番、白水、双番、瑶溪、皇吞、庄桥等溪流汇流而成,上游沿大罗山分布有天河东、天河西、丰台、双番、天柱寺等17座水库、山塘,总库容931.7万耐。以发电、供水为主,兼负防洪功能。上游汇流之水经上横河、轮船河和瑶溪河,从蓝田、东平、城东等水闸排出。西片属温瑞塘河水系,流域面积23. 35 km`,上游大吞溪流域面积约4kml,洪水以客水为主(鹿城、毓海梧田片的洪水流经该片)。现有的蒲州、状元水闸是该片主要排水工程。欧江口附近海区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一般春分至秋分间夜潮大于日潮,秋分至翌年春分间反之。本海区潮差大,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是我国的强潮海区之一。欧江口外海湾区域高低潮位几乎均不受上游洪水流量的影响。影响本区域高低潮位的因素是台风、天文大潮和径流。若台风、天文大潮和暴雨三者同时出现,会产生最大高潮位。如1994年17号台风正值天文大潮,龙湾高潮位5. 53m,超历史记录,欧江及浙东一带海塘均遭受严重破坏。
土壤分布从东到西分布为盐土—盐渍潮土—脱盐土—水稻土—低山红壤土,从平原到山地垂直分布是涂泥上—水稻土—红壤土,其中平原土壤以水稻土类为主,近海平原为草甸土,海滨土壤主要为盐渍土、脱盐土。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山地植被呈现垂直分布,山麓是常绿阔叶林,山顶山坡分布灌木林群落。
2.1.2社会经济概况
2006年末,龙湾区陆地面积为282.78 km`,全区户籍人口320911人(陈建敏,2007). 2006年龙湾区(含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63.50亿元,比上年增加13.6%;第三产业增加值47.94亿元,比上年增加15.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 2:76. 4: 22. 4;人均生产总值为66700元,比上年增长13. 7%。全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4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农业经济总收入4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907万元,比上年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10827元,比上年增长8.2%。全区经济总量位居温州市各区、县、市前列。
龙湾区工业已形成人造革、不锈钢、化工、皮鞋、阀门和旋塞制造、制笔等10大支柱产业,“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制笔之都”、“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三大“国”字号基地相继“落户”龙湾。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大吞溪杨梅荣获“中国杨梅之乡”称号,灵昆青蟹、文蛤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荣获“中国文蛤之乡”的称号。
龙湾区交通便捷,是浙南闽北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被列为全国45个交通毛枢纽站场之一。区内有温州永强机场、温州港万吨级码头、余温铁路货运终点站等,甫台温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构建起航空、水路、陆路二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区内有温州永强机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工业园区、龙湾区中心工业区、温州扶贫经济开发区、温州农业新技术开发示范区等重要基础设施和综合性工业园区’。
2.1.3防洪(潮)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2.1.3.1防洪(潮)工程概况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7/33/33
浙江沿海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评估与研究--以温州龙湾区为例(七)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