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历史台风暴雨洪灾数据库的构建
为了进行温州台风暴雨洪灾历史事件及其灾情的数理统计分析,以便找出台风暴雨发生时间、登陆地点和灾害强度长时间序列的规律性变化,本文建立了温州台风暴雨洪灾历史数据库。
2.2.1.1数据来源
台风^^文档主要来源于国家气象局台风研究所提供的1949年—2006年影响温州的台风^^文档。还参考了《浙江省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1945-2008年)、《温州台风网一台风路径系统》(2000-2008年)、《中国台风网一台风年鉴》 (2000-2005年)、《上海台风信息系统》等互联网信息资源以及《温州历史水早灾害^^文档》、《温州市水利志》等文献^^文档。
暴雨降雨量^^文档主要来源于国家气象局台风研究所提供的1949年—2006年影响温州的台风降雨量^^文档。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站《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文档日值数据集》中瑞安梅头站(现隶属龙湾区)1954年—2007年的一日暴雨降雨量^^文档和欧江河口综合规划报告中有关温州历史台风暴雨的数据^^文档。
2.2.1.2基础历史台风暴雨洪灾数据库的构建
温州历史台风暴雨基础信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的Access2003数据库与EXCEL2003数据表相结合,主要由基础信息输入、基础信息处理和基础信息显示和输出三个模块组成。基础信息主要有:记录台风降雨^^文档气象站的经纬度和名称,台风名称、台风序号、台风强度、台风影响温州期间的过程雨量、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台风的影响时间、登陆时间、登陆地点等历史台风暴雨信息等。将其分别输入保存在新建的不同EXCEL表中。各类基本信息除了有地理坐标空间位置信息外,还有大量的台风和降雨相关属性信息。一般情况下,这些属性信息中的某些关键标示字段是存储到空间数据库中的,但大部分的属性信息是保存在一般的数据库中。
为了实现空间对象的准确定位,需要将各种基础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的关键字段与地图对象的空间数据库中的关键标示字段互相匹配,匹配成功后就可以准确定位地图对象。为了实现属性信息的查询,同样需要将各种基础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的关键字段与地图对象的空间数据库中的关键标示字段相互匹配,匹配成功后再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来显示输出地图对象的属性信息。而且,当属性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更新后,通过匹配查询,能够快速反映到地图对象上,实现了地图对象空间位置信息与数据库中的属性信息的一一对应。
2.2.2台风强度—暴雨强度相关分析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和我国气象局《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B/T19201-2006)的规定,根据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将热带气旋划分为热带低压、热带IA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四个等级。热带低压的最大风速为10.8-17. 1米/秒,相当于风力6-7级;热带风暴的最大风速为17. 2-24.4米/秒,相当于)x}力8_9级;强热带)x}暴的最大!从速为24.5-32.6米/秒,相当于)风力10-11级;台风的最大风速大于32.6米/秒,相当于风力12级。按照国家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24小时降水总量(mm)大雨为25. Omm-49. 9rtgn;暴雨为50. Omm-99. 9mm;大暴雨为100. Omm-249. 9mm;特大暴雨为大于250. Ommo。
2.2.4台风暴雨空间分布规律
台风登陆位置对温州灾害程度影响甚大,如果处于8月、9月,气温高,热量大,台风强度大影响更大。夏秋间西太平洋台风常在广州和浙江之间登陆,在汕头以北、温州以南登陆的又往往占总数的一半。从1949年一1990年41年间165次台风登陆地点,对温州的影响程度规律如下:
①台风在厦门以南、广州一带登陆,影响温州的台风有36次,占21.8%,产生大暴雨,造成大的洪涝灾害的有2次,分别在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均由于北方冷空气影响,暴雨成灾。中小灾或基本无灾的34次。
②台风在厦门以北,闽中一带登陆,影响温州的台风有39次,占23.6%,登陆后,台风中心逐渐靠近温州地区,威胁大,成灾率高,发生大暴雨,造成大灾的有13次,中灾的20次,小灾或无灾的7次,大中灾成灾率占这类台风的83%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10/33/33
浙江沿海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评估与研究--以温州龙湾区为例(十)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