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做假帐的具体表现
分清形势,查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腐败现象的存在,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支出,导致不得不做假账
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采取措施,确保会计行业的正常运转
以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强化会计监督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改革规范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会计委派试点
内 容 摘 要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并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坚决杜绝做假帐现象的发生,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形势,以新《会计法》的出台为契机,从会计人员、原始凭证、互相监督和外部环境等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力度,坚决打击做假账行为,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从而有效地确保良好的经济秩序,促进全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做假帐
一、会计人员做假帐的具体表现
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也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尽管不同的国家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各异,其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点,只是实施和管理方式不同而已。根据我国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上对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其中“诚实守信”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也是职业道德的精髓,中国古代圣贤认为:人无诚信不立,事无诚信不成,国无诚信不威。所谓“诚实守信”就是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演愈烈,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克服的顽症,有的企业大搞“厂长成本”、“经理利润”,出现了奇怪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人采取“假帐真做,真帐假做”等手法,以达到其化公为私,浑水摸鱼之目的,诚信危机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尽管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会计诚信,尤其是朱总理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题下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的题词,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为此,我们必须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更深刻的研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会计诚信职业道德在全国普及,保证全国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二、分清形势,查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一)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做假帐(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