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除上述人员外,对因违法违纪行为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要求之明确,措施之严厉,前所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首先,会计人员应达到准入条件。所谓准入条件是指不同层次的会计工作者所具备的能力水平,以及保证会计人员维持专业能力的重要措施。其次,会计人员应通晓并遵守国家、专业团体及本单位的有关法规、规章和制度。会计人员只有熟知这些法规、规章和制度,才能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运用自如,它是会计人员能够履行其职责的重要保证。
5、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作用。
6、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坚决不做假账。
(五)改革规范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
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对明确领导责任、提高办事效率的确起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一把手”利用手中的财务审批权随意签批,甚至出现虚报冒领、贪污腐化等现象,也有的“一把手”不懂会计业务,将不合法、不合理、不合规的凭证,甚至是白条也签字报销。为严肃财经纪律,保证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信息质量,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必须加强对“一支笔”的监督,规范财务审批制度,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一是要用“预算管理控制”和“分层审批会签制度”取代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对重大财务事项和超预算支出,要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会签决定。二是要完善监督机制,落实好经济责任审计。要定期对“一支笔”进行审计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和事中监督,经济责任审计要从目前的离任审计逐步转换为任中审计,条件成熟时应进行年度审计,使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制度化、经常化,从而规范财务管理,避免做假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们所依赖,并显示出重要的位置。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以新《会计法》的出台为契机,从会计人员、原始凭证和互相监督等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坚决打击假账行为,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从而有效地确保良好的经济秩序,促进全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六)积极、稳妥地推进会计委派试点
目前,我国会计委派试点工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试点的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等。实践证明,试行会计委派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一是充分发挥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委派制把会计管理权限集中起来,委派会计接受委派部门领导,消除了对受派单位的依附关系和顾虑,能较好地排除行政干扰,摆脱因经济利益关系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使会计人员从“不敢言”、“不愿言”中解脱出来,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抵制和报告,行之有效地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实现资产所有者对其资产的经营、管理、决策和处置的持久、全面监管,改善了会计执法环境,保障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二是提高了财会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会计委派制严格规定了会计人员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进行会计反映和监督,维护会计工作秩序,保障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改变“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据”等导致虚假财会信息产生的状况,准确、及时、完整地提供对决策有用的财会信息。三是促进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会计委派制,通过制定,完善各种财会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建立新的财务监督约束机制,使会计人员理直气壮地行使会计监督职权,规范各项资金收支,从源头遏制随意挥霍国有资产,私设小金库,滥发钱物,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四是全面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委派的会计通过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实行定期培训,优胜劣汰,并把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工作业绩好坏与本身利益联系起来,能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讲究职业道德,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实现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今后,我国应在县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作为会计委派试点工作的重点,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动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会计委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 考 文 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4月
2、刘铭达《财政拾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3、刘铭达 《财政拾惠》·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4、《行政事业财务》·双月刊·2000/2总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