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迫使其依赖民间金融,该课题组调查表明,全国至少有1/3的中小企业融资源于非正规金融途径。其中西部6省占比达43.18%,中部为39.8%,东部为33.99%。数据表明,地区经济越不发达,中小企业越依赖于地下金融渠道。
有关学者从全国抽取福建、江苏、河南、陕西、山西等15个省进行调查(具体数据见下图),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地下金融的规模指数为56.78,也就是说我国农户通过非正式金融途径进行融资的规模比重超过了一半。第二,我国东部6省得地下金融规模指数为56.45,中部5省为55.47,西部4省为62.43,这说明我国民间金融的运行从地区结构上来看还是很不平衡的,有的地区民间金融规模和资本数额很大,但是在当地占的比重不是很大,而有的地区民间金融的规模不大,所占的比重却是比较大的。
表1:我国民间金融规模地区分布图
资料来源:中国地下金融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2版。
2、我国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分析
各地民间金融资金主要来源基本上是以自有资金为主,民间金融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浙江省,所以对于民间金融行为进行研究也主要是以浙江省为例进行的研究。对浙江省2013年的家庭民间融资情况进行研究而得到的数据显示,自有资金占到家庭总支出资金的比重达到了79.98%,而其他融资渠道的规模仅为20.02%,这项数据反映了在我国民间金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投资渠道相对较少。
表2:2013年浙江省家庭借出资金来源构成
借出资金来源 家庭收入、积蓄 从银行、信用社借款 从亲友、乡邻筹集
占当年家庭借出资金的比重 79.98% 12.6% 7.42%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对浙江省民间融资情况的调查,2013
(二)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的存在方式和特征
1、我国民间金融的存在方式
民间金融的存在形式在实际生活中可谓是丰富多样的,在此笔者主要介绍几种最为常见的民间金融的存在形式。一是民间直接借贷,主要是在个人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经过发展陆续的出现了在个人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这是最为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二是社会集资,是指除国家信用、社会信用、商业信用之外的,社会上的各种经济实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筹集社会上闲散的各种资金的行为,集资的社会危险较大同时由于目前在我国法律中这种行为时被禁止的,所以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三是互助会,主要是指基于亲情、乡情的特殊关系进行合作的金融机构,这种形式在我国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基础也相对比较牢固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四是私人钱庄,这种形式大量存在于我国的江浙、福建一带,因为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所以人们手中拥有的资金也较多,所以就会聚集形成钱庄对资本进行经营,钱庄的贷款对象一般为本区域的企业因为对企业的状况比较了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金融的存在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例如现在大量存在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农村互助组等都起到了搞活民间资本的作用,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突出的作用。
2、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的特征
第一,区域差别性。民间金融的发展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和区域的影响,民间金融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血缘和地缘因素的,所以民间金融行为一般是集中于一个地域内进行。
第二,参与主体广泛和资金来源广泛。由于在民间其实存在着大量的闲散资金,但是相比较来说的话投资渠道相对较少,所以就将大量的资金涌向了民间金融市场,借贷的主体非常广泛,资金的来源也很广泛。
第三,手续简便灵活。民间金融方式较为简单,不需要正规金融贷款那么复杂的程序和审批手续的限制,对于较小金额的贷款一般只需要口头的方式就能够达成,对于双方来说不光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研究2014(二)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