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壤综合培肥化肥减量技术在晚稻种植中的应用
一、土壤综合培肥和化肥减量技术概述
土壤培肥:
土壤培肥指通过人的生产活动,构建良好土体,培育肥沃耕作层,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过程。其基本原则是:用地和养地相结合;防止肥力衰退与土壤治理相结合。⑴
土壤培肥方法:
土壤培肥方法是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培育土壤的方法。具体包括增施肥料和耕作改土。⑵
肥料:
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者一种以上职务必须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是物质基础之一。
化肥:
化肥又称化学肥料,指用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制成的一种或者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也称无极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其特点是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又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作用。
有机肥: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缓释肥和控释肥:
所谓"释放"是指养分由化学物质转变成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形态的过程(如溶解、水解、降解等);"缓释"是指化学物质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控释"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释放率和释放时间)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一致。因此,生物或化学作用下可分解的有机氮化合物(如脲甲醛UFs)肥料通常被称为缓释肥(SRFs),而对生物和化学作用等因素不敏感的包膜肥料通常被称为控释肥(CRFs)。
化肥减量增效:
2018年农业部就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要实现零增长目标,一是要减去不合理的施肥造成的多用的化肥,提升化肥利用效率;二是要推进有机和无极的结合,为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就是把握好“精、调、改、替”四字要领,即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好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
二、化肥减量的意义以及土壤综合培肥的目的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消费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16年3月16日,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曾经说过:单纯的有机肥由于营养不足不能实现高产,必须要用化肥。这句话看似力挺化肥,但是我国大多数地方都存在在化肥农药施用过量的问题,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影响到生态环境安全。土壤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已经严重威胁到农业环境。真实情况是袁隆平院士一直的观念是作物要高产,就要+做到“三良”:良种+良法+良肥。我们必须科学有效规范、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要大力推广缓释控肥,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到少施用化肥,也能达到稳定高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