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消费者权益收到侵害之原因分析
(1)、微信营销自身的特殊性使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从而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方面由于微信作为社交通讯平台本身的私密性使微信营销达成的交易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管,也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另一方面微信营销作为虚拟电子商务平台使消费者无法真正体验商品,因此也极容易收到不法分子宣传的欺骗和诱导,最后由于微信营销的准入门槛过低无形中叶威不法分子进行网络诈骗提供机会
(2)、微信营销中的消费者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且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微信营销是一种依托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以人为中心的社交营销。因此消费者大多基于熟人直接的亲密关系而碍于情面,从而选择放弃维权。而且消费者大多法律意识淡薄,想不到留取交易凭证等作为维权的证据,从而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
(3)、消费者举证难度高、维权成本高。一方面由于微信具有私密性,随意性。因此聊天记录,语音等证据可以随意删除并且坚定难度大,另一方面消费者一般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对消费凭证、交易记录等证据极容易忽略,以上因素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五、完善我国微信营销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路径
(1)、建立和完善微信营销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证微信营销有法可依。加强在微信营销中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首先要及时填补法律制度对微信营销实行根本的监督与管理。促进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合法交易,促进新兴电子商务有序健康的运营
(2)、加大微信平台的技术改进,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微信平台应当及时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担保交易和微信评价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营造健康的微信营销环境,适时建立微信营销回收站系统,以防不法经营者删除交易凭证从而降低消费者维权举证难度。
(3)、完善微信平台自身的制度建设,微信平台应建立严格的行业规范,适当提高准入门槛,不给试图非法牟利者任何可乘之机。强化主体交易的自我保护和约束,适当建立一定的惩罚机制,在收到消费者举报和投诉后经核实给与投诉商家一定的惩罚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商平台交易秩序的健康发展
(4)、增强消费者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消费者应当自觉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微信平台进行交易时应道保留相关的支付凭证,不要碍于情面放弃维权
四.拟研究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微信营销的弊端
(1)、微信营销体系存在不完整性
微信出现至今已有好几年的光景,微信营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食用,微信营销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接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微信营销功能并没有很深厚的沉淀,在很多方面微信营销存在弊端,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微信营销进一步的发展,无法实现微信营销原本应有的作用,
(2)、微信营销的安全性存在漏洞
互联网技术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技术,微信作为互联网行业技术的代表之一,版本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越来越多的功能出现,而想要这种功能用户必须要注册,这个过程会因为技术水平不够造成用户信息的泄露
(3)、微信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因为微信作为一款相对新鲜的社交软件,运营时间只有几年,所以针对微信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少,也就没有成像传统制造业一样的健全的法律法规,微型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营销手段,注册门槛较低,可以很轻易的避开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的有利监管,而消费者对这一现实情况不是很了解,旺旺很轻易的相信一些微信营销主体,从而上当受骗,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会引发社会上的一些社会舆论。
(4)、微信商户的信息质量较低
微信运营商大力发展服务号,以限制商家的营销行为,这一新调整只是推送内容出现窘境,很多微信上交采用一贯套路进行推广,内容不管是好是坏都推送给客户,这正是所谓的广撒网,信息质量更是层次不齐,整体质量水平较低,这虽然可以吸引用户去关注,但是就整体而言,这会极大地挫伤用户积极性,降低用户体验
(5)、销售平台不完美
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产品的消费体验,微信局憋了微信营销平台的一些特征,但是在对消费者“体验式”的购物体验上还是无法与实体店相比,及时与同电商平台相比,无法及时了解其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的消费者认为微信营销的商品欠缺质量保障及售后服务,降低了信任度
(6)、有效性营销品牌推广不足
品牌是营销的重要策略,品牌推广是任何渠道进行产品营销都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微信营销虽然规模较大,大事目前的分类体系还没有系统的形成,同时也未建立排行体系,产品宣传的针对性远远不够。
(7)单项式营销缺乏消费者感知,点对点传播是微信营销的最大优势,但微信在营销方面缺乏有效互动,成为微信营销的最大败笔,此外,目前微信平台过多,信息发布泛滥,鱼龙混杂也是一大弊处。
(8)、开放式营销平台存在安全隐患,微信平台属于开放式平台,极易泄露个人信息,危害信息安全,这也使得很多用户对微信营销平台缺乏信任度。
二、打造健康高效微信营销的对策
(1)、完善微信营销体系
其实,微信营销不仅仅应该是企业进行产品服务宣传的手段,还应该与企业的售前售后,企业的数据库等系统联系起来,实现一整套的企业运营管理方案,在这里要主推用户体验,完善其相关功能,不断挖掘用户的需求,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不段提升用户整体消费体验。
(2)、监管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
针对现在外界微信监管发力,相关互联网监管部门应该积极采取对策去应对,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陈发违法违规的行为,不断提升微信信息质量。当前对于新媒体营销的监管法规主要是一个《广告法》,针对具体的微信英雄啊细分市场监管却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基于此,相关监管部门应该与时俱进,特殊问题特殊分析,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规范微信营销细分市场,引导微信营销走向正规和健康。
(3)、运营商要加大技术投入提升安全性
针对当前微信营销的不安全漏洞和容易被疏忽的地方,微信运营商要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加大相关技术投入,制定行业的规则和标准,引导微信营销走向规范化之路
五、拟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除了像杭州地区部分高校亲自发放问卷外,还利用杭州各大高校的校园网、官方微信群、QQ群等众多网络平台,邀请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此地调查中,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在温州地区各大校园内随机发放共计300份调查问卷。回收调查问卷289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76份,回收率96.33%,有效回收率93%,在问卷当中笔者总共设计了16个问题,设计大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参与微信营销活动的实际情况等,但鉴于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的方式,因此样本数比较有限,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研究变量
本文的主要研究变量包括人口特征、态度以及微信营销影响因子,在人口特种当中,大学生的年龄、性别、收入等则是重点研究的变量,其均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活动,而在态度方面,消费者是否对产品以及消费活动产生相应的影响,微信营销影响因子则指的是企业的品牌形象及知名度、商品价格和新颖程度,广告信息的互动性,可读性以及推送渠道,微信推送时段和频率等方面,其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信营销活动的参与度。
3、研究假设
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统一明确,本文将提出以下几点假设:1、年龄越小,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更愿意参与微信营销活动,2、微信使用频率更高的大学生更愿意参与微信营销活动,3、大学生在参与微信营销活动是会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4、商品的知名度越高,大学生越愿意参与微信营销活动。5、商品价格约低,越容易吸引大学生,进而有越高的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6、商品越新颖,越容易吸引大学生群体,其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越高。7、大学生群体对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会受态度的影响。8、广告信息越具有可读性和互动性,越容易吸引大学生群体,其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越高9、在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广告信息,阅读量更高受众面更广,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更高。10、早晚各推送一次消息,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更高。
4、研究结果
根据回收的问卷结果显示,杭州地区的大学生当中有超过97%的人表示愿意参与微信营销活动。虽然在此次调查当中,单女比例基本持平,且年龄段从大一到大四都有涉及,但和微信营销参与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不明显,不仅如此,在调查中,有超过8成的学生表示自己平时通过浏览朋友圈以及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微信营销信息,并参与到营销活动中,同时结果显示经常时候用朋友圈或者浏览公众号的大学生,能够即使获取商品的各项促销信息,其在微信营销活动中的参与度越高。
5、假设验证
根据最后的研究结果,我们对前文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我们可以得知:1、年龄越小,更愿意接受信箱事物的大学生更愿意参与微信营销活动的假设不成立:2、微信使用频率更高的大学生更愿意参与微信营销活动的假设成立:3、大学生在参与微信营销活动时会受意见领袖的影响假设成立:4、商品的品牌知名度越高,大学生越愿意参与微信营销活动的假设成立:5、商品价格越低,越容易吸引大学生,进而有越高的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假设成立:6商品越新颖,越容易吸引大学生群体,其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越高的假设不成立:7、大学生群体对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会受态度影响的假设成立:8、广告信息越具有可读性和互动性,越容易吸引大学生群体,其微信营销互动参与度越高的假设成立:9、在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中发布广告信息,阅读量更高受众面更广,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更高的假设成立:10、早晚各推送一次消息,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更高的假设不成立。
参 考 文 献
[1]项莉.大学生群体对微信营销互动的参与度因素调查研究.温州商学院
[2]杨永靖.旅游业微信营销的价值分析.度假旅游
[3]季芳.企业实施微信营销模式探析.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4]王鹿瑶.试论微信营销与朋友圈经济.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5]刘晓宇.微信营销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探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6]孙风佼.微信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社科论坛
[7]赵黎明.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温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