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组织型
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和村级站点,加强能力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在支持公共农技推广方面的职责,统筹安排各项资金,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建立农技推广经费保障机制。同时,中央应设立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加强乡镇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健全村级防疫网络。逐步建立包括农业环境检测、生产过程监控在内的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具有较强监测能力的农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网络。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以有机食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
创新管理体制。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营利性、引导非营利性的原则,加快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要在加强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加快改革公益性农业推广机构,形成对区域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公共科技支撑体系和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区域支撑平台。
提高人员素质。制定相关政策,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农业公共服务工作;同时加大对现有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将技术培训经费列入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预算。
健全农资销售服务体系,鼓励农资流通企业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技术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建立有效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科学把握农资市场价格干预的时机、力度、形式、方法和手段,保护广大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建立和健全农业生产^^文档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使用行为和农资市场秩序的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劣质农资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民用上质量优良的各类农业生产^^文档。
建立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培育多层次、多类型的市场营销主体,构建集约化、系统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营销平台。
加强服务条件设施建设。
增加条件设施建设方面的经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和村级站点的办公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条件和工作手段,购置必要的交通、通讯和信息工具,配备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
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农村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利用机制,改善人才的开发利用环境,通过完善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要面向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需求,把鼓励企业家阶层成长、培育鼓励企业家创新创业环境和服务平台,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型模式的优势
不同的生产方式对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我国而言,农业是基础性战略产业,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的根本方式是加快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使新的生产方式对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科技日益深入发展,学科分化也逐渐细化,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电子工程都在迅速发展,起到了拓宽农业产业领域的效果。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与运用,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可以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同时,由于我国的农业小规模家庭生产模式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也是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的需要,还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发展。
在普及农业技术应用时,必须围绕农民可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两大主要需求,逐步改善、优化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完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首先,应依靠技术培训和推广来提升广大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和生产技能,使他们熟练掌握、应用农业技术,积极应对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的压力和挑战。同时,让农户在农业生产活动的间隙可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其次,我国应当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资,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召集更多的资源和人才进行研究攻关,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最后,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调整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方向,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集成,这能够有效地整合科技资源,向绿色、营养、健康生态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且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关注农副产品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促进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加强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给予补助。
二、完善多元化服务体系。建立以农牧业公益性服务为主体、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科技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衔接有序的多元化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
三、建立多元化的农牧业推广机制。创新农牧业技术推广模式,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载体,大力提升现有农技体系的服务能力;实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条件建设项目,增强基层站所的履职能力和推广服务支撑能力。提升现有农技推广机构和涉农科研院所、教育机构等推广主体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农牧业科技企业、专业协会、技术中介组织、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等非公服务组织农技推广职能,积极培育各类市场化技术推广主体,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机制。
富阳区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探索(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