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危机延续时间加长,并易复发。在网络环境中,因网络信息具有可多次重复传播的特性,即使危机结束后,企业仍需继续关注网络上对于危机事件的报道。因为就算危机过去了,负面消息仍有可能继续出现对企业继续造成威胁。
三、案例分析
(一)拼多多“撸羊毛”危机公关
案例经过:2019年1月20号凌晨开始,美国上市公司,拼多多出现了巨大的技术漏洞,用户可以领取100元无门槛券。然后,就有大批用户开启“撸羊毛”的节奏,大量领取优惠券,有人用它来充值话费或用极低甚至于免费的价格来买东西。
这个具大的技术漏洞,直到20号早上10点,才被技术人员给堵住了。紧接着,网上新闻就爆出:拼多多有可能损失200亿人民币。事情已经发生,拼多多方并没有抓住机会,反而发布公告称“有一个黑产团伙通过过期优惠券漏洞盗取数千万平台优惠券,进行不正当牟利”。还称要对这个事情追查到底,并且已经报警。
他们的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其实损失真没有200亿,最后损失应该不超过1000万。如果拼多多仅仅损失千万元,拼多多是利益多于损失。因为比“撸羊毛”更快的是“损失200个亿”这个谣言传播速度,相当于1000万打了个广告,但是效果远超这1000的广告费。据某网报道,事情出了之后,拼多多在开始收回已经被领取的优惠券,然后又通知商家不要发货,努力挽回损失。
公关分析:推卸责任,没有诚意,缺乏沟通。
我们都知道公关危机处理有个5S原则:承担责任、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行、权威证实。然而,拼多多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担责任。事发后,拼多多最关心的竟然是如何挽回自己的损失,没有跟大家承诺以后会提升自己的IT技术能力,以免下次有同样的事情发生,给用户造成困扰。
案例小结:
这一些的行径,都折射出一个企业的格局和眼光。拼多多方面的公关真的让我不得不说,这一场教科书般的失败公关水平,令人作呕!即便他只是损失了1000万现金,但是他的品牌却可能因此而损失200亿。
(二)、杜嘉班纳“被盗号”式危机公关
案例经过:2018年11月21日,杜嘉班纳计划于当晚在上海举办大型时装秀,并邀请国内众多当红明星参与此活动。与此同时,杜嘉班纳在宣传预热期特意拍摄了一个主题名为“起筷吃饭”的广告宣传片,内容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意大利经典饮食相结合。然而,这则广告招致了中国网友的不满。短片最争议的地方在于,片中的亚裔模特奇怪的筷子使用姿势及旁白方案,网友纷纷质疑其存在歧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嫌疑,很快网上各大平台炸开了锅。随着争议的扩散,杜嘉班纳官微删掉。相关视频,并给了解释说是该品牌创始人的账号“被盗”了。紧接着他还表示:自己很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的文化,对发生的事情感到抱歉。不过,杜嘉班纳“被盗号”式公关并没有赢得中国网友的信任,事件继续在网上发酵。次日上午,该品牌设计师再次发文回应,他认为自己没有歧视,言语中似乎并没有歉意,杜嘉班纳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11月23日,杜嘉班纳终于发文用中文说对不起。
公关分析:态度和担当缺乏,没有做深刻检讨,0沟通
这次杜嘉班纳事件的教训是:第一“政治正确”是必须的。这次的公关他们并没有联系到国情,中国的尊严神圣不容侵犯。一味地在卖惨,全然没有道歉之意,公关处理不够灵活。第二,危机公关的核心是态度和担当。遇到这样的事情,即便真的被盗号,企业也需要有领导人站出来坦诚沟通的勇气。说白了,这个时代,让企业家认怂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即便他内心知道那是错误的。如果企业不能在价值观层面深刻检讨,就要为自己的所有行为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在品牌名誉严重受损时,真正考验是身为企业家的勇气,诚实和责任心的一次检验。
案例小结:
价值观在危机时刻,在任何时刻,都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公关在危机中做事不抓瞎的根本依据。“被盗号”这早已经是中国品牌公关玩烂的套路,这里足以看齐心不诚,言不证,甩锅黑客,毫无责任感的借口。危机回应声明只是管理流程中一个重要却接近末梢的环节,也是现在普遍认为公关部的职责。没有什么是偶然的,所以就可以用偶然去回应,某位员工 的一时疏忽,个别员工,被盗了号,这些手段未免太蹩脚,甚至有些低级。
四、企业危机公关策略
(一)改善经营情况应对企业危机公关
企业危机公关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