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临床实践研究进展
药学服务 ( pharmaceutical care) 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 Helper 和 Strand 在 20 世纪 90年代提出的,是指药学人员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 , 包括药物选择、药物使用等信息, 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 实现改善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标 , 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全程化药学服务 ( TPC),要求药师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 既为患者提供全程化药学技术服务,又要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进治疗疾病的信心。我国早在 2002 年《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就明确提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对患者进行疾病基本知识、用药教育,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并提供咨询,能为患者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 提高用药依从性,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提供有力保障 , 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延缓疾病进展,最终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设置药事管理组织和药学部门,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这是现代医院药学发展的主要方针,也是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这方针指导下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可以使医院药师密切联系临床科室医师、护士,从而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确保医疗质量的提高。药学服务是药师所提供的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的相关服务。全程化药学服务是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在任何场所,在预防保健、药物治疗之前和过程中以及愈后恢复等任何时期,围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直接为公众提供的负责任的、与药物相关的服务。该服务不仅由药师个人实施,而且更需要通过集体合作完成 。全程化药学服务工作探索由医师、护士及药师共同组成住院病人服务团队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并逐渐明确药师在团队中需要承担的专业技术工作。
1 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初步探索
1.1探索建立三级药师负责制
三级药师由临床药师1人、专科责任药师(助理临床药师,简称责任药师)1人、住院药师(规培药师)1~2名组成。临床药师为取得临床药师资格并在科室从事临床药师工作的药师,专科责任药师为预备从事临床药师或者已取得主管药师资格的药师,住院药师为参与规范化培训的或者已取得初级药师资格的药师。这3个不同技术层次的药师共同承担病房全程化药学服务,逐渐明确三级药师的准入标准、技术分级、责任分工及岗前和继续教育项目与内容等。
1.2 探索药师在延伸服务工作中的工作流程及技术标准 逐渐建立各项工作、管理制度、相关记录和质量控制标准,初步制定三级药师工作流程图。
2 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实践方法
2.1 医院开展病房全程化药学服务的过程
本次试点设计计划5个阶段,逐渐完完成预实验。5个阶段完成后由经过培训的责任药师替换原有人员,考察现有 模式是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实施阶段过程及主要工作内容。
病房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工作地点主要在临床科室,涉及三个地点———病房、工作站、治疗室。工作站要求配备电脑,用来进行住院病人一日医嘱的日常审核、了解病人医嘱情况、与住院药师进行教学相关讲解。治疗室为住院病房的洁净操作间,主要进行核对、调配病人口服药物、承担病房药品的基数药管理等工作。通过5个阶段的实施循环,建立完善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工作时间表。
第一阶段:住院药师口服药物的摆发及特殊剂型药品的用药教育,建立病人药学服务记录(含摆药、服药交待记录)住院病人药学服务记录表。
第二阶段:责任药师、住院药师增加每日药师查房、特殊药物(华法林、地高辛、激素、利尿剂)用药教育,病人出院带药由药师核对摆发并进行出院带药教育特殊药物用药教育记录表、华法林使用监测登记表、病人出院带药教育记录表。
第三阶段:临床药师、责任药师、住院药师 增加医嘱审核,病房基数药管理 基数药登记记录。
第四阶段:临床药师、责任药师、住院药师 增加病人首诊登记及首诊药学问诊,建立病人用药档案、住院病人用药档案。
第五阶段:临床药师、责任药师、住院药师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临床实践研究进展(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