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出院后由于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监督指导用药依从性降低,严重影响脑梗死患者病情的恢复进程。
临床药师需要充分考虑老年脑梗死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对出院的脑梗死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进行用药教育和健康宣教,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治疗的药物清单,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等,并确认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此清单,消除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恐惧感,引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提醒患者对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检测管理,主动运动康复训练的实施能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19]。建议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并且戒烟戒酒。提醒患者注意保存药物清单,看病时将药物清单交予医师,使其根据病情进行药物调整。在患者出院后临床药师保留脑梗死患者的联系方式,对患者提供持续的药学服务。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身体是否好转、药物是否更换、服药时间是否存在偏差、是否有错服漏服现象等,从而指导患者持续治疗,规范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医患和谐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只有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才能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20]。患者的康复进程需要医院和家庭共同支持配合完成,临床药师对患者持续的药学监护,能令患者得到专业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感受到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3临床药师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出现半身不遂、肢体无力、口眼歪斜、甚至瘫痪等身体上一系列的功能障碍,使患者的生活不能自理,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和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产生焦虑、自暴自弃、自卑甚至抑郁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用药依从性。更需要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绪反应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适度开导,普及疾病健康知识,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患者家属需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陪伴,使患者感到亲人的关切和亲情的温暖,促进患者的康复信心和康复进程。早期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指导,可降低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对促进病人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21]。
2、药学监护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通过临床药师对脑梗死患者疾病和药品知识的讲解,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和药物常识,同时对所服药物的治疗效果的知晓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理解,真正了解药物治疗的意义,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通过临床药师对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有效降低了脑梗死患者治疗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复发率。
通过临床药师对脑梗死患者专业有效的药学服务,有效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促进了脑梗死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配合,从而提高脑梗死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有效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通过临床药师对脑梗死患者建立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明确医护人员的治疗目的,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患者病程,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的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过临床药师和患者家属的配合,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促使患者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恢复进程。
参考文献
[1]董艳,王芳,倪美良,高菊梅,朱粉芳,胡成青.县级医院临床药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年.第24卷.第19期.
[2]申珂,郭娜娜,邓健,李燕霞.中国近40年慢性疾病谱变化情况[J].2017年.第46卷.第8期.
[3]周慧.2011-2018年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及影响因素的流行趋势研究[D].南昌大学.2019.
[4]张峰,李鹏,井山泉,高金玲.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诊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1):3332-3337.[www.chinagp.net]
[5]刘磊.一例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年.第30卷.第3期.
[6] 王海叶.脑梗死患者的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7.第12卷.
[7] 安丽.宋琪.侯冠昕.赵庆春.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师.2017.第20卷第2期.
[8] 何建军.社区医疗服务治疗管理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
[9] 任雪梅,杨光福.脑梗死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J].河北医学.2010.16(2):237-239.
[10]李配瑶,王黎军.中国人群重点慢性疾病负担现状[J].包头医学院报.2017年.第33卷.第7期.
[11]王维铁,张旭,许日昊,范莹莹,柳克祥,朱志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劲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第25卷.第2期.
[12] 刘悦.毕齐.刘向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6.1.第30卷第1期.
[13]陆少欢,章静,程万春,李志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7年.第16卷.第1期.
[14] 马玉琴.脑梗死患者药学监护路径的建立及对其干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
[15]邓朝华,任聪.社交网络环境下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年.第4期.
[16]宣东平.1例右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18年.第31卷.第1期.
[17]梁宝方,苏建伟,诸燕琦.1例巴氯芬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顽固性呃逆病例的药学监护[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年.第16卷.第5期.
[18] 王华.孙文利.潘亚英.袁连芳.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第42卷第3期.
[19]符晓艳,王羚入,邓月月,王敏,徐娇,甘小娅.主动运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年.第53卷.第11期.
[20]朱晶晶.医患关系认知现状与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21] 罗坚.梁得贞.梁琴.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1第30卷第2期.
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探讨(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