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的临床实践
目 录
一、药学服务的产生与发展................2
(一)产生
(二)发展
二、药学服务要求................2
三、药学服务基本特点...............2
(一)与药物治疗存在联系
(二)主动性
(三)服务目标明确
(四)生活质量
(五)责任意识
四、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内容............3
(一)针对患者个体用药,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
(二)对医院药事管理,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支持
五、全程化药学服务...............4
六、、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问题................4
(一)“以药养医”、“重医轻药”使药师的作用得不到重视
(二)教育体制不合理使药师的临床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三)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药学服务的优点和必要性得不到证明
(四)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药学服务没有法律保障全程化
七、药学服务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5
(一)影响因素
(二)应对措施
八、小结...........7
九、参考文献.............8
药学服务的临床实践
前言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设置药事管理组织和药学部门,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1]。这是现代医院药学发展的主要方针,也是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这个方针指导下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可以使医院药师密切联系临床科室医师、护士,从而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
一、药学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1.1 产生。20 世纪 70 年代,已经出现药学服务,其来源于“为药物使用负责”的思想,基于该思想下,临床药学不再仅关注药物。如今,由美国学者 Hepler 与 Strand 给定的含义得到学者的普遍认可,即临床药师在掌握最新技术与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药师的任务在于实施药学服务”的观点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药学院协会于 1987年提出:在未来的 20 年里,基于卫生保健体系下,药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控制药物使用方面的作用
1.2 发展。就我国而言,在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与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药品的合理应用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然而,针对药学服务前期,缺乏对药学服务模式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国内诸多同行未完全接受药学服务这一理念,相应的药学人才十分匮乏,管理体制不健全,适用于不同对象的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未建立,阻碍临床药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药学服务难以实施。诸多学者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借鉴、吸收国外经验,提出“全程化药学服务”的观点,指出药学服务不光是社区药房药师的责任,而且是医院所有药师的责任,该理念在中国得到广泛推广。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药学界译介的药学服务,得到普遍接受。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疗是药学服务付诸实践的标志。
二、药学服务要求
公众为药学服务的核心所在,以提出公众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通过对药物治疗潜在与实际存在的问题的预防与鉴别,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药学服务需以高质、高效、连续、易得为基本要求。药学服务,是一种新型服务理念,以高质为基础,进而对药师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师必须熟练掌握交流技巧,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将公众与社会的利益视为重点,以成本 - 效益为基点,提供最优质服务,在保证药物安全使用的基础上,减少治疗费用。
三、药学服务基本特点
对于药学服务的基本特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与药物治疗存在联系:基于药学服务作用下,药师不仅仅提供合格的药品,而且需重视疾病治疗,主动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例如,选择适宜药物、判定用药剂量、评估治疗效果等,且适当给予人文关怀。(2)主动性:相较于按处方被动给药方式,主动关心是药学服务强调的重点,即使无需实际帮
助,但必须对公众负责。(3)服务目标明确:提供高质量药物与浓度属于服务目标,且预防疾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均属于药学服务目标。
(4)生活质量:工作期间,有效结合药物治疗与改善生活质量,强化对药物治疗本质的探究。(5)责任意识:自公众将药物治疗交付于药师后,药师则应承担相对应的责任,主动协助公众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确保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药学服务的临床实践(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