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概述
实例三:
紫外分光光度法: 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均具有α-苯基色原酮的基本结构,羰基与二个芳香环形成两个较强的共轭系统,对紫外光区相应有两个区域的特征吸收。吸收带I在较长波长(330~380nm);吸收带II在较短波长(240~280nm)。经分离纯化的待测样品中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其紫外光谱中有两个特征吸收带,因此可以选用其中主要的黄酮成分作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量,例如2005版中国药典,淫羊藿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就是采用淫羊藿苷为对照品在270nm处测定淫羊藿总黄酮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应注意,(1)对照品应是有待测物中含有的成分;(2)对照品的分子量应适中、在待测物中含量较高;(3)对照品的吸收曲线与待测物的吸收曲线相似、最大吸收波长相同;(4)应加强样品的前处理,合理选择阴性样品,尽可能排除其他组分的干扰
实例四:
高效液相色谱法:如果待测物中,总黄酮的大多数成分明确、含量高、易得到可供含量测定用的对照品,则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或者样品经过处理,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再换算成总黄酮含量。 欧来良等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沙棘中总黄酮含量,因沙棘黄酮中几类苷元的分子在结构上极为相似, 只是少数非强生色基团不同, 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差不多。因而它们对槲皮素的响应因子都应该接近1, 即只用槲皮素作为对照, 测定槲皮素含量,再转换成总黄酮含量。该方法产生的误差小,待测物总黄酮成分母核相同,均可采用该方法测定。
实例五:
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该法的原理是在待测物的水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试液,铝离子与黄酮类化合物3,,4,二羟基发生络合反应显色来进行测定。例如芦丁化合物B环上有邻二酚羟基,与铝离子络合,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如果供试品显色后在同一地方有最大吸收,即可以芦丁做对照品,用比色法进行测定。芦丁为黄酮类成分,由于很容易得到对照品,很多文献报道某些中药或中药制剂中都沿用以芦丁为对照品的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2005年版中国药典用改方法对一味胶囊、益心酮片、消咳喘糖浆及排石颗粒进行了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结论:以上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且线性良好、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分析结果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山楂样品中有效成分的测定,为山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1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9
[2] 贺巍,雷正杰,郭谦.含山楂中药制剂分析的研究综述[J].中药材,2002,25(2):602
[3]孙蓓,钱钧强.HPLC测定山楂中芦丁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3):2573
[4] 李化,杨滨.RP-HPLC法测定山楂中黄酮类成分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6,26(7):881
[5]张兰杰,辛广,陈华,等.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果总黄酮的含量[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4):483
山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概述 (10)(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