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是开展语言教学最基本的途径。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递书本上的内容,幼儿的主要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教师传递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逐渐失去了师生之间的主体性和主体的作为。因此,教师成为了传统的传授机器,幼儿则成为了被填充的容器,造成了教与学的分离。课堂教学往往被教师精心设计成过程行进图,并且细化到每一步、每一环,然后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完美演绎,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最后造成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幼儿虽积极举手发言,但幼儿从始而终没有提出过问题,幼儿只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自己并没有真正去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以下是我对提升幼儿园语言教学课堂提问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提问前应准备充分
设计问题应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深浅不同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对自己班级孩子们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从而去考虑应该为能力弱的幼儿在哪些地方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为能力强的孩子在哪些地方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从而照顾到每个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课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小班在讲述《古力和古拉》的故事时,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让幼儿描述出蛋与两只老鼠的大小和蛋是如何的大、如何的重。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可以提出“古力和古拉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蛋”的问题,而对于水平稍低的幼儿我们就要提出“小朋友看,两只老鼠和蛋相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样一问,幼儿就能明白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得出答案。对于不同幼儿,提出同样的问题,我们要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来让幼儿明白所要讲述的内容。
二、提问数量要少而精
我发现课堂提问数量之多,造成了课堂气氛紧张,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师应精简问题数量,进行高质量且有效的提问,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发散性的发展。当然问题少了,就要加强问题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让幼儿的学习由简入深,能力一步一步得到发展。
中班语言讲述活动《六只鹦鹉》
白胡子爷爷养了几只鹦鹉?
每只鹦鹉身上栓有什么?
分别是数字几?
白胡子爷爷把鹦鹉给谁了?
后来,六只鹦鹉见了白胡子爷爷都说什么了?
白胡子爷爷给几号鹦鹉发奖了?
为什么白胡子爷爷给1,2,3号鹦鹉发奖?
为什么4,5,6号鹦鹉见了小主人低下了头,脸了红红的?
小朋友们要注意什么?
这9个问题不仅少,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关系强,问题也由简单慢慢变得复杂,让孩子慢慢得适应。问题减少了,就节约了时间,就可以在提问人数上进行适量的增加。
三、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
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上述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一般喜欢进行习惯性提问和直问,而这类型的提问属于封闭型问题,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幼儿从不同方面思考,激起幼儿不同方面的兴趣,给课堂带来变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中班语言活动《月亮,生日快乐》
(提出问题,引起兴趣)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啊?那小熊的好朋友会是谁呢?
幼儿积极回答。
(讲述故事)师:小熊和月亮怎么交朋友的,它是怎么做的?
幼儿各自回答。
师:小熊说“月亮你好”,月亮回答了吗?为什么?
幼儿各自回答。
师:活来小熊怎么和月亮说上话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回答。
师:月亮真的说话了吗?
导入部分,教师用“你的好朋友是谁”来进行导入,这就是一个开放性并能引起幼儿兴趣的一个问题。讲故事中提出了追问“月亮回答了吗?为什么”,不同类型的问题,会引起课堂不同的反应,很明显这样的问题,更能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后来还让幼儿讨论“月亮真的说话了吗”,这个问题很快就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热烈的讨论着,老师不时的加入他们,引导着他们思考。不同的问题带给孩子们不同的体验,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就应考虑到这方面。
四、提问时应做到公平
提问幼儿要坚持平等原则;对于每次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尽可能的让大多数幼儿回答问题,让每个幼儿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对不同的幼儿进行提问,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激发能力弱的幼儿对知识的吸收。这足以说明平等的重要性,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平等对待幼儿呢?首先,要熟悉全班幼儿,有的幼儿学习成绩不好,他就干脆不听讲,有的幼儿学习上课很认真听讲,但学习成绩就是不好,还有的幼儿老师提问时他知道答案,但他不举手发言,在下面就和幼儿说或者沉默不说,对于这些幼儿,老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其次,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微笑面对每个幼儿,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每个都是被老师重视的。对于犯错误的幼儿要宽容对待,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将他们的缺点转化为优点,不要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作答;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回答的方式只有集体答和个人答,很少出现其他作答方式,这主要还是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不成熟有关。虽然其他作答方式在幼儿园很难实施,但并不是说幼儿园就不应该存在其他方式。在采取其他方式时,我们应该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作答方法,再进行实施。比如,采用讨论式作答时,我们应在实施以前给幼儿讲明规则,并采取奖励措施。如果实施的时候班级人数太多,教师没有精力照顾每个幼儿,应请其他老师帮忙,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遵循原则,在讨论前或者讨论过程中、或讨论最后进行适时的帮助和引导,力求照顾到每个幼儿。有的幼儿个性腼腆,开始时不能很快的加入讨论,教师也要及时的
鼓励幼儿并引导其他幼儿一起帮助他,让他尽快的适应这种方式。当然,途中发生针执事件,教师也应及时的发现并机智解决。当然,也要保证每个幼儿都积极发言,不能有的幼儿积极发言,有的幼儿还是在干自己的事情。
五、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并机智反馈
给予幼儿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让教师明白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是多么的重要。给幼儿留下充足的时间,幼儿就有机会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也不用在紧张的气氛中紧急思考问题,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幼儿能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思所想,这样幼儿才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同时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幼儿。其次,要转变教师提问的习惯,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没有间隔,直接开始点名幼儿来回答问题。这种紧凑的气氛无形的给幼儿带来了压力,这只能抑制幼儿思考的积极性。改变提问习惯,就是在提出问题后,在心中默数3-5秒钟的时间,就算提出问题后就有幼儿举手发言,我们也要提供时间让没有得出答案的幼儿认真地思考。这也无形的培养了幼儿回答问题的习惯,这习惯培养好了,以后幼儿在回答问题之前,都会自觉地先进过思考再回答问题。对于中低程度的幼儿,我们要提供更长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力求每个幼儿都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
反馈时应指出幼儿回答的亮点和不足之处;鼓励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少的,它对每个幼儿都起着积极作用。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反馈时也要持着鼓励幼儿的态度。教师提出问题后,幼儿进行了解答,教师在评价时,应明确指出幼儿回答的精彩之处,要是教师一味的只会说“你很棒”“你很聪明”这些,有时幼儿会觉得迷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回答的对,长久下去,幼儿就不会对教师的评价感兴趣,幼儿就会丧失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教师能明确指出幼儿回答的亮点之处,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也更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而对幼儿回答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应明确指出,以鼓励幼儿的心态做出评价,不要打击幼儿的信心,反而要让幼儿对自己更有信心,争取下次回答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