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以东莞市南城区为例
一、调查背景
所谓的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表现,出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国外大量的研究^^文档表明,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的从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教学工作。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表现,查明原因,为预防和应对提供依据,笔者对东莞市南城区8家不同体制幼儿园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17年3月
(三)调查对象
东莞市南城区8所不同的幼儿园的430名幼儿教师
目前,人们对幼教事业不重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人们更重视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东莞市南城区8所不同的幼儿园的43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得到有效样本391份。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见附件)
二、调查结果分析
所有调查的400多名幼儿教师中,2.8%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上无倦怠的教师只占37.7%。处于“严重倦怠”状况的教师比例较低,但大部分老师已有较明显的倦怠倾向。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指与教师个体相关的因素,一是包括教龄、年龄、婚姻、学历等在内的个体背景性因素;二是包括性格类型、心理控制点、情绪智力在内的人格特征;三是包括择业动机、职业专长、自我效能感在内的职业态度。
1、教龄
教龄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11-15年教龄左右的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新鲜感慢慢失去,面临着更多来自于工作、人际和家庭的压力。
2、年龄
幼儿职业倦怠随年龄由小到大呈现出倒U型,以31-40岁为最高峰。幼儿教师多为女性,处于31-40岁的幼儿教师生理开始发生变化,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都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承受着更多的来自教学、同事、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情感枯竭最为严重。
3、婚姻
许多研究都认为未婚幼儿教师与已婚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已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幼儿教师。因为已婚的教师相对于未婚幼儿教师来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家庭事务,面对更多的家庭压力,如果协调不善,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4、学历
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自我期望、社会期望程度也不相同。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自我期望及社会期望越高。当期望与现实冲突时,会产生较大压力和消极情绪,因而学历越高,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就越高 ,职业倦怠的水平也相对较高。
(二)人格特征
1、性格类型
一些研究发现,职业倦怠较容易发生在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身上。A型人格的个体往往自我期望值较高,事业心较强。当A型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工作受到挫折,或者由于外界影响而不得不做出让步时,很容易产生压力感进而产生倦怠感。
2、心理控制点
研究结果表明:外控型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当工作出现问题时,外控型教师通常将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而内控型教师则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如环境因素,运气、他人等)。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点类型”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外控型教师比内控型教师更容易受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职业的倦怠感。
3、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分为四个等级:情绪感知能力、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和运用情绪的能力。一般来说,情绪智力水平高的人,职业倦怠程度较低。四个情绪等级中,情绪感知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
(三)职业态度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选择工作的动机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以东莞市南城区为例(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