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选择工作的动机与职业倦怠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关系。真正热爱孩子,喜欢并自愿选择幼教职业的幼儿教师,其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较少或倦怠程度较低,而被迫选择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其职业倦怠较为严重。
2、职业专长
在调查中发现,处于职业倦怠中的年轻幼儿教师在工作领域内大多没有职业专长。而对那些工作总是充满热情,并有强烈职业自豪感的幼儿教师的调查则发现,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个人成就感比较高,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相对较低。
3、自我效能感较低
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加强个体的动机水平。反之,则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她们的职业倦怠程度有关。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获得较高的满足感。
三、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与改进措施
(一)认知调节
1、了解自我,认同自我
人们很容易清楚地认识客观现实,但是往往难以确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教正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并形成客观评价。教师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清醒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认同自己教师的身份,才能坦然接受现实发展对自己的要求,才能不为外界教师的评价所困扰,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要认识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人格特征,以正确认识自己是否属于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如果在此范围内,就要改变自己不晾的人格特征,培养联合好的个性心理,时刻预防。
2、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在所有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中,以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最大,这是由教师特性决定的。教师应认识到职业倦怠来自自己工作的压力。从这方面讲,教师本人有条理地组织工作,有步骤地接受培训学习,增加专业知识。同时也要认识到教师职业领域确实存在这一问题。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现象,是一种长期潜伏的症状。如果我们学会了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提前预防,那么我们就能很快恢复平衡。
(二)与同事建立和谐关系
幼儿教师对同事关系感到非常满意的仅有11.5%,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和合作行为少得可怜。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着力打造和谐的团体。首先为每个幼儿教师提供成功的可能,使每个人感到各有所长。其次竞赛活动多以班组为单位进行, 减少个体竞争,使他们感到每个小组存在于幼儿园这个大组中。最后组织互动式学习讨论,让教师就相似问题提出不同方法,不仅有助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情感,帮助教师放松情绪,缓解压力。
(三)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威望与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他们的经济地位的职位声望。同时也取决于它的吸引里容易手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的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他们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幼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身于自己的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舆论的宣传手段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的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的光辉形象,这样才会让幼儿教师感到光荣和自豪,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四)完善与建构评价体系
首先,评价体系应过程化。改变封闭式目标评价为现代的开放式过程评价,把评价过程作为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成长的途径,这样教师才能愉快地工作。其次,评价方法制度化,即以赏罚分明的制度评价代替管理者的态度式评价,让教师感到公正与客观,这是避免职业倦怠情感的保证,也降低了管理者的工作压力。最后,评价体系多样化,即把管理者“一言堂”变成公众评语的形式,如幼儿家长,管理者,其他教师以及教师自身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把评价的过程变成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合作的过程,这样除了能增强评价的客观性,提高教育能力,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能增强教师参与管理能力。
总 结
总之,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不是要求他不能产生一点消极的情绪,而且受到了外界尤其是儿童的消极影响时,能够将其控制做冷静的分析,而不会将消极影响累积与扩张,成为职业倦怠。幼儿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心理就可以达到自我与职业的和谐统一,就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而教师与职业的和谐统一则能强有离地推动教育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以东莞市南城区为例(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