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教育专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 学前教育人员的职业发展以及专业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尚师德师风、高技术水平的多元化人才,才能给幼儿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相关对策,旨在培育大批高层次、多元化的学前教育人才。
[关键词] 学前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1.文化道德素养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如果幼儿教师具有过硬的教育水平,就可以更加高效地引导幼儿日常的学习及生活,更加顺利地对幼儿开展个性发展教育及幼儿心理教育等。因此,人文素养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以及宽广的知识面和广博的知识,使自己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教育水平。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人文素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与学前教育的职业需要充分契合。
2.管理能力素养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照顾幼儿是一项十分烦琐的工作,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及保育能力,既能顺利处理一些紧急、特殊情况,又能有效组织幼儿开展日常的学习活动。在班级管理这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独立带班的能力及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在幼儿保育这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极强的安全意识,能够及时为幼儿排除安全隐患,能够照顾好幼儿的日常生活。此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协助他人开展工作,使幼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专业教学素养
对幼儿进行具体的知识教育及行为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能够有效开展幼儿品德、语言、算术、音乐、体育、美术、生活等多方面的教育,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另外,幼儿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可以作为检验幼儿园整体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准,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教学技能。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使学生能够满足幼儿教师这一岗位的职业要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1.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情感培养
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是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根本动力,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是需要培育职业情感和增强职业认同感。
2.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知识学习
能力增长就需要知识的学习作为基础。在现代心理学中把知识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知识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学生在学校时,通过书本知识学习和考试等形式所获取,而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把陈述性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转化以及实践现场的观摩和亲身实践从而获取。
3.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实践
职业情感的培养和职业知识的学习是明显不够充分的。学前教育专业还只是一种应用性的学科,而当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后就必须要具备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这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及操作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实训与顶岗实习。
浅析学前教育专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