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1.明确规范,进行系统化教育
在幼儿园应当按一日常规对幼儿进行系统化教育。3-6岁是培养幼儿个性品德的关键期,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个性品德会在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所以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规定了幼儿在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做到、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从而使幼儿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3.多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
要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幼儿园举办的家长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也时刻发挥着宣传和交流的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使教师和家长都能随时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只有家园共育,统一要求,形成合力才能更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步骤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应遵循恰当的步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孩子认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看故事书或者故事光盘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图片来感受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好坏。我们要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以及这种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定行为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家长,老师以及幼儿都参与其中,要让孩子懂得某种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渴望养成这种行为习惯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定,培养过程中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要持久的训练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尽管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行为习惯需要21天。但这21天只是个平均数,养成的行为习惯不一样,对待态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让孩子养成一个行为习惯需要多长时间,但是可以肯定,所用的时间越长,孩子养成的行为习惯就越牢固。所以对于孩子每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都要做好持久训练的准备。然而,这训练又不同于天天重复某种行为,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整合等等。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工作。
(四)结语:
好行为习惯能够造就人,坏行为习惯可以摧毁人。幼儿教育一定要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抓住时机,培养孩子的好行为习惯就是为孩子存储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他的一生都会受益。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行为习惯性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行为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行为习惯性的创新。由此,足见行为习惯的力量。但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小引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使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拥有美好人生!
浅析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