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浅谈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在保障材料安全的基础上,选择的材料还应要有艺术性。选择高结构材料时,应该选择造型优美、颜色适宜,能够一物多玩的材料。选择半成品的材料时,比如坚硬的易拉罐、奶粉罐、纸盒等,可以进行艺术包装,进行材料改造,让材料显得整洁、美丽,对幼儿的视觉有美的冲击。选择低结构的材料时,也应该有艺术性,避免选择破烂、老旧的材料,在艺术上给与幼儿美的感受,从而提高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
2、目标性和探究性
有人说过: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是否具有目标性,是否具有探究性,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整个区域活动中,幼儿都是自主选择、自主探索的过程,幼儿是根据兴趣选择材料、操作材料。虽然活动的形式自主,但投放材料时需要有预设的教育目标的。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希望幼儿能够发现某种矛盾、某种现象或者某个问题等,所以材料选择的目的性对幼儿的自主探索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探索活动的基础。比如在大班的科学区投放各种形状、大小的瓶子和罐子,其他形状的物品,斜坡、纸笔等,目的是希望幼儿能了解能滚动的物体,以及滚动的条件,并探究物品的滚动轨迹以及和形状的关系等。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进行探究,发现了很多的有趣现象,并对有趣的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找寻原因,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就充分发挥了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主动习得了丰富的知识经验。
3、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园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个体差异,要根据每个班级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材料的进行投放,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比如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可以多投放社会交往性强的材料,比如娃娃家的餐具、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等,让幼儿在过程中充分进行角色扮演,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针对中班幼儿喜欢摆弄、拆卸物品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可拆卸的小车、螺丝螺帽、修理类的物品给幼儿操作,让幼儿在过程中进行拼装拆卸,不仅让幼儿建立空间立体概念,还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根据大班幼儿逐渐由理性思维的特点,投放各种各样的棋类材料,供幼儿进行探索,不仅让幼儿逐渐建立理性的思维,还能让幼儿更有合作、竞争的意识。
4、层次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也注定没有两个能力相同的孩子。每位幼儿的能力不同,对材料操作的难易程度也不经相同。所以在同一区域投放同一种材料时,要注意材料选择的层次性。并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因材施教,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在小班的生活区,投放了很多帮助幼儿扣扣子、系鞋带、拉拉链等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同一种类,但根据孩子的不同能力,有层次的投放。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慢慢学会拉拉链,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学着系鞋带,让每位幼儿都能找自己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四、区域材料投放的几点建议
1、材料投放丰富、适宜,并不是越多越好
经常说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应该丰富,这样才能吸引幼儿兴趣。但是否丰富的材料时越多越好呢?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为了丰富区域材料,五花八门,把所有能收集到的材料都一次性的投放进去。在一次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因为对材料的新奇,不断的更换材料进行操作,不能进行专心的进行某项活动,最后并不能因为材料的丰富,让幼儿习得经验。这显然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这样做只是材料的堆积,并不能称为材料的投放。丰富的材料头让应该要根据幼儿兴趣,做到一物多玩,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比如娃娃家的生活用品投放,应该种类多,丰富的供幼儿操作。在进行拼搭游戏的材料应该数量充足,通过这样的丰富,来保证幼儿充分对材料进行操作,对动手能力,对生活能力得到发展。
其次,材料投放还要适宜,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宜有个的个性化发展,适宜幼儿的操作。多考虑材料与区域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并根据幼儿的活动,进行定期补充或更换,真正为幼儿的发展做到适宜。
2、材料投放因地制宜,多选择生活中的材料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都有不一样的人文环境,所以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根据地域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的进行投放。比如上海幼儿园设置的“小吃店”,里面投放了上海汤包、生煎等上海特色的食物,如果在成都的幼儿园也设置“小吃店”,也投放汤包、生煎显然是不合适的,肯定要投放成都的小吃,比如春卷、凉粉、红糖糕等。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择材料投放,区域活动才能有意义,才能对幼儿的能力得到发展。
材料投放还应对选择生活化的材料,比如大家一起收集干净的废旧物品,比如各种种类、各种颜色的纸张。幼儿小时候的衣服可以给娃娃穿,幼儿的小袜子,可以让幼儿练习穿袜子。易拉罐、奶粉罐等都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普通的衣架可以用来做平衡实验。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中的物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幼儿学会创造,把简单的材料发挥大价值,从而真正的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3、材料投放多选择低结构材料,少用高结构材料
高结构材料有固有的形状,操作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玩法单一,可塑性不强。低结构材料多指一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想法随意进行组合,一物多用,为幼儿的想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区域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发发展,可以多投放低结构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探索。比如,在
建构活动中,可以都提供给幼儿易拉罐、大小不一纸盒、夹子、结构插片等物品,让幼儿进行拼搭建构,供幼儿进行多种类选择,并随意进行想法的建构,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并获得成功的满足。
总之,区域材料的投放是根据幼儿的发展随时变化的,没有固定的章法,也没有固定的材料玩法,只有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断调整和更新,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才是区域活动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