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幼儿愉快教育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教师始终面对的对象是一群群活泼好动、天真稚气的孩子,随着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深入,幼儿学习地位的转变,如果教师还采取过去那种死搬硬套、呆板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结果可想而知,这样不仅不能活跃课堂气氛,还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所以说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愉快教育。
一、 快乐教育在幼儿期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幼儿时期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尊重他的人格和权利的同时,尊重他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其感兴趣的方式为基本要点,结合其个体性特征,促使他富有个性的发展。
从《纲要》中可以看出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这一阶段特殊的心理特征。我们只有抓住幼儿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使孩子在童年里快乐地习得各种知识,获得学习的能力,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就是说一个孩子的幼儿期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生的基础,是学习的垫脚石,是形成他个性的关键时期。他将来是否有健康的体魄,能否快乐地生活,是否能与人良好地沟通,能否具有良好的求知欲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拥有开阔的视野,能否掌握与人相处的良好学问,这都应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进行有意识培养和塑造。科学研究和大量事实证明,这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他的学习能力的发展规律。
二、为什么会造成孩子这类不快乐的现象?
1.社会现状引发的残酷竞争孩子的不快乐直接与社会现状相关。
中国人口众多,工作岗位的拓展远远不能满足新增的就业人口,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激烈的竞争无处不在。要在未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技多不压身的想法就造成了很多家长过于强调功利性的教育理念、孩子们没有了自在游戏玩乐的时间和空间,最终形成了许许多多不快乐的童年记忆。
2.中国千百年的崇文思想泱泱中国有沉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万事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崇文思想又致使人们对文化学习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出现篇首所提到的电视剧女主人公的偏激论断却不乏拥护者的一个原因。
3.父母过高的期望。
金字塔的家庭结构,让父母从“小太阳”一出生就开始担忧,在以幼儿为对象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铺天盖地的今天,再加上媒体对天才儿童和神童少年的大力宣传。作为父母,看到身边孩子的培训班参加得更早更多、学习抓得更紧,就有一种紧迫感。唯恐没有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生怕孩子会因此落后在起跑线上,以致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他们望子成龙,期望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才,这份过高的期望在无形中带给幼小的孩子过重的精神压力。在众多学习任务的重压下,幼儿每天忙于完成沉重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难免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心理压力越来越重,从而造成情绪的不稳定,严重的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
4.教育制度的缺陷
浅谈如何实现幼儿愉快教育(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