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时代的产物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 要]幼儿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受教育来实现的,现在的幼儿日常生活接触面比较窄,总是徘徊在家里、幼儿园。经常在家长和教师的看护下,经验少的可怜,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这样他们就会通过看动画片、玩电子游戏来认识和理解外面的世界。由于幼儿的思想天真、浪漫,他们对接触到的内容抱有肯定的态度。这样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或者改变自己对于是非的判断力,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
[关键词]幼儿 动画片 电子产品
伟大的人民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而六岁之前孩子多半是在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这也就奠定了家庭环境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家庭环境我认为不仅仅是广义的家庭外部环境,还包括家庭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以及成员的语言、行为举止及情感关系。家庭环境存在于社会,必定会受到社会的影响。
如今社会发展飞速,家庭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家长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幸福的。家中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机等几乎是标配,还有吃不完的零食,多到玩不过来的玩具……这些看似能提升家庭环境质量的东西对我们幼儿来说真的合适吗?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究竟现在家庭环境中存在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铺天盖地的动画片对幼儿的发展,消极影响多于积极
现在播放动画片的渠道越来越广,种类也越来越多,有些动画片不单是以幼儿为对象的,内容杂乱,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为了吸引观众,增加感官刺激,动画片中甚至会穿插一些暴力、色情情节,过于渲染、炒作,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其次,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耽于幻想,不能把幻想与现实截然分开,对动画片所呈现的现象确信不疑,往往不假思索地相信、吸纳甚至模仿。而模仿是幼儿期最突出的特点,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的模仿阶段,然而由于心理很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如幼儿观看暴力动画片,产生了心理偏差与行为上的攻击性,缺乏正常的情绪、情感,经常陷于虚幻之中,难以适应现实,从而导致幼儿心理不健康。
二、琳琅满目的电动玩具对幼儿的发展,弊大于利
陶行知先生曾以《假如我重新做一个小孩》为题,阐明儿童教育应该包括的内容,其中有句发人深思的话:“我要多玩玩”。玩,对一个社会未成熟的公民——幼儿来说,既是他们生活的主式,也是他们学习和活动的方法,更是他们的生命。幼儿,就是在玩中生活,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玩具作为“玩”的一种辅助手段,也是幼儿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曾说,“游戏是儿童的天使。我们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必须关注儿童的游戏;要关注儿童的游戏,必须重视儿童使用的玩具。”那么,如今社会上琳琅满目的电动玩具究竟对幼儿有哪些作用呢?
在与玩具的接触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接触各种不同材质的玩具,加强了感官的感受性和观察力,促进了感知能力的提高; 玩具更像是是一本“无字的书”,为学习者留下了较大的自主建构、想象的空间,激发宝宝的表达欲望;电子玩具会出声,会动、会唱、会跳,互动性强,深受幼儿的喜爱。这些玩具具有虚拟性或象征性的普遍特征,幼儿会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想象性游戏,让幼儿在活动兴趣中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
浅谈电子时代的产物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