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戏剧人类学家谢克纳提出了“环境剧场”这一概念,意在颠覆传统的观演关系,突破原本单一、封闭式的剧场空间设计理念[13]。本研究中的“生长环境剧场”即是借鉴这一概念,指由教师与儿童持续建构的、包含若干场景的戏剧演出空间。伴随空间及材料的持续更新,原本平面、单一的舞台布景呈现出立体与多元性。例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包含老鼠的家、苹果树下等2个场景,《老鼠嫁女》包含美叮当闺房、阿郎的家、森林里、迎亲之路等4个场景。儿童可以自主选择场景开展戏剧性游戏,且他在某一场景中的走位、站位只需合理及有助于角色互动即可。在一定的规则框架内,儿童可以自由切换演員和观众两种身份,具备一定领导力的“联络员”则在其中起协调作用。可见,生长环境剧场实质是为儿童创设开放的表演情境,由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互动生长出一定的戏剧作品。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意识到戏剧课程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这一作用。但是对于戏剧课程开展的形式及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学前儿童戏剧游戏教学的意义入手,研究戏剧游戏资源在幼儿课程的应用现状,并在此现状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实施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相关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提供启示。
^文档提纲
1教育戏剧
1.1 什么是教育戏剧
1.2 教育戏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戏剧游戏资源在幼儿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2.1戏剧游戏课程挖掘存在的问题
2.1.1课程资源挖掘不够深入
2.1.2课程资源开发种类单一
2.1.3课程实施过于泛化或孤立
2.2戏剧化课程开展对幼儿的影响
2.2.1体现学前儿童教学社会化属性
2.2.2启蒙和培养儿童形成创造性思维
3儿童戏剧游戏教育活动有效开发与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3.1教育戏剧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3.1.1教师作为教育戏剧的发起者
3.1.2教师在教育戏剧价值实践中作为幼儿同伴
3.1.3教师作为教育戏剧价值实践的引导者共同成长
3.2多种类型的戏剧有机融合使教学方式缤纷多彩
3.2.1教育戏剧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3.2.2教育戏剧活动开展的形式
3.3注重开展过程化教学
3.3.1构建“普及人人,阶梯式提高”课程
3.3.2开展多元和表现性课程评价体系
3.3.3采用嵌入式融通和跨学科协同及开发的教学策略
4结论
C. 参考文献
[1]欧欢. 教育戏剧对幼儿语言习得的价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中华女子学院 郑茗月. 蕴藏在教育戏剧中的成长密码[N]. 中国教育报,2019-09-12(008).
[3]岑玮.教育戏剧的教育意义与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7-8+20.
[4]黄婉圣,何敏.教育戏剧中幼儿的“身体叙事”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9(09):58-67.
[5]欧阳林.小舞台 大课程——“大课程”视角下戏剧课程开发案例[J].江苏教育,2018(75):69-70.
[6]高洁,胡沛康.审美素养视域下的学校戏剧课程架构[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06):16-20.
[7]甘晶晶.教育戏剧的教育意义与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198.
[8]王琳琳,邓猛.西方教育戏剧的发展沿革与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03):85-92.
[9]Toivanen T. Drama Education in the Finnish School System–Past, Present and Future[M]//Miracle of Education. Brill Sense, 2016: 227-240.
[10]郭文彬.探讨导演与演员的身体探索对戏剧发展的意义[J].西部广播电视,2017(15):91-92.
[11]唐剑威. “空的空间”—形体戏剧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12]王旭.创造性戏剧融入幼儿园课程初探[J].传播力研究,2018,2(29):195-196.
[13]Williams E M, Anderson J, Lee R, et al. Behind the fence forum theater: An arts performance partnership to address lupus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J]. NEW SOLUTIONS: 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Policy, 2010, 19(4): 46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