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幼儿的心里健康教育不只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更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的提出幼儿园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 研究儿童心理方法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教师观察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访问调查法
5、间卷法
6、谈话法
7、作品分析法
二、教师如何创设良好心理环境
1、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健康的特点
(1)时代性。(2)知识性。
(3)实用性。(4)活动性。
2、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在幼教体系中,知识的更新还未跟上发展的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幼儿园缺少专业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农村各幼儿园中,就更加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无法给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幼儿教师要通过生活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幼儿的情绪,如果发现幼儿有消极的情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教师如何关爱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发现教育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幼儿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教育组织的活动上采用融合的模式,一些传统的节日可以全园大联动让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聚集在一起自由交流、相互欣赏和共同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的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的交往,扩大了幼儿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合作性和社会性的交往。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的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在交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如发挥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著名的心理学家赫而巴特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所以,身为一名幼教从业者,无论孩子美或丑,聪明或愚钝,都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幼儿。还有,就是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应为幼儿做出榜样。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健康的原始之地,也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期,父母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比起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要的多,家长心理的不健康因素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会导致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的重要的。
(二)父母如何正确的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谈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以及对策(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