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同伴模仿行为大多发生在自由活动的情境中;
(2)模仿的规模与教师是不是在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3)幼儿行动者有无反馈直接影响幼儿同伴模仿行为社会性交往价值的实现;
(4)幼儿同伴模仿既有积极收获,又有消极后果;
(5)幼儿的同伴模仿行为与幼儿的创造性的发展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次研究将从幼儿对于同伴自由活动中的模仿为案例进行分析。
4.案例分析
在美术课上,澄澄说他在画棒棒糖,他画旋转线很熟练,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轩轩不大会转手腕,但仍然高兴地嘀咕着:“我也会画棒棒糖!”她用一只手按住纸,另一只手捏住油画棒费力地画着,画完也得意地呵呵笑。
原因分析:
在中班幼儿绘画活动的案例中,我们知道了幼儿“想模仿同伴绘画”,那是的模仿更多的是一种意识,用语言来进行表达。3~4岁的幼儿也喜欢模仿,他们主要模仿的是绘画形象,就像案例中的轩轩看到澄澄画棒棒糖,自己也要画棒棒糖。这种动作上的模仿主要由幼儿的能力和自尊心的发展所致,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小朋友的能力很接近,他们希望通过模仿小朋友的动作来获得自我满足,得到他人认可。3岁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幼儿表现自己的积极性很高,力求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自尊心明显的发展起来。澄澄脸上露出的得意笑容,轩轩再“费力地画”之后“得意地呵呵笑”,都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他们依靠实际的动作与具体的形象进行思考,案例中的轩轩高兴地嘀咕着:“我也会画棒棒糖”,这是她进行思考的表现,也是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的体现。
三、研究结果分析
关于中班幼儿“模仿行为”个案研究过程中的思考与建议。
思考:
1.全新认识幼儿模仿行为教育的重要性。
中班幼儿同伴模仿行为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