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了解幼儿的学习爱好和需求主要老师通过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日常活动观察。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观察,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表现,主要不游戏本身的来源,是来源于他们对游戏兴趣爱好和对事物产生的好奇心,所以幼儿的游戏活动,还是取决于他们对游戏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为起点。所以在游戏活动中要提高幼儿的主体性,老师要了解幼儿的学习爱好和兴趣需求。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老师对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要善于积极发现,应该通过日常的学习和游戏中的体会,引导幼儿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对比及游戏中的幼儿实际操作等方法,发现游戏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并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通过游戏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思考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动手的习惯,有利于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幼儿主体性的含义和特征
幼儿的主体性是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以自我为中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对事物的认知了解都是在自我的立场出发,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活动以及想象进行支配,由于幼儿的认知程度和成人相差很大,主体性不强,所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或老师的影响。虽然幼儿在游戏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中有幼稚的单纯的表现,但是对于他们的性格影响是及其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要提高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杜绝教师包办代替,过多的干涉幼儿的自主性,分配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讲解游戏的操作方法,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幼儿的身上,这样会让幼儿们形成过多对老师的依赖,幼儿们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失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思考的能力。
培养幼儿们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责任和根本任务。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是有很多途径和方法,通过游戏是发展幼儿教育主体性教育的重要的途径之一。游戏中的创造创新性,趣味生动性、自由性完全契合幼儿的好奇心、积极好动等心理特性。
二、游戏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游戏对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主动性强的孩子通常表现出及其强烈的好奇心,主动自主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有效的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满足了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增强了,就会自主去探索去创新,也就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性。老师组织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由幼儿们自主去思考游戏的主题,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再由老师适度的指导,在积极主动的气氛中开展游戏。如(组织一场班级晚会)由他们自己选择要表演的节目、选择自己的伙伴和自己喜欢的服装,开一场别样的晚会。老师在一旁适当的给孩子们引导,他们在蹦蹦跳跳欢乐的气氛中玩的可开心了,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满足幼儿们的兴趣需求,也提高了幼儿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情绪,促使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和同伴、老师交往,学习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沟通,与同伴互相学习新知识,对老师尊敬。
三、提高游戏中幼儿主体性发挥的措施
(一)为幼儿创设发挥主体性的环境
创造适宜幼儿的环境和开放卫生的活动空间,为幼儿创造主动参与的良好条件。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环境的创设在幼儿的教育中应该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老师应充分利用,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老师做好适宜的引导不得过多介入。为了吸引幼儿们的主动参与游戏,老师应事先了解幼儿们的喜欢的事物,根据幼儿们的喜好,制定适合的角色游戏。例如,老师可以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在卫生、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作为游戏中使用的道具。例如:纸条、纸片、瓶盖、纸箱等,如一个瓶盖就是锅,纸条就是面条,一个树枝就是筷子,在地上挖个坑就是火灶,纸片就是菜,纸箱做成盛面的碗碟,游戏就这样开始了,这样幼儿们玩的也会不亦乐乎,这样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