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对儿童社会适应情况的影响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在世界上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下,年轻父母如何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在3岁之前,70%的中国孩子是在祖父母的教育管理下,也就是说大多数隔代教育中的祖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家庭启蒙者,但是他们真的能胜任这个角色吗?社会对此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否定质疑声,事实证明,在世世代代的教育中,无论祖父母对孙辈的溺爱,教育知识都是过时的,因为生理转变造成认知和个性上的故步自封,固执已见等都影响着幼年期的孙辈在心理建设、个性营造、行为感知、学习交往等方面的培养;另一些声音又认为隔代教育有其自身的优点。由于对隔代教育的争议较大,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认清隔代教育的利弊,以及对孩子对造成的影响,在发挥隔代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同时提出克服负面影响的见解及建议。
一、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
(一) 隔代教育的积极影响:
1.对祖父母来说与孙辈的朝夕相处不仅是天伦之乐,更能减轻孩子父母的生活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事业上打拼,或者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保留一定程度的个人时间。
2.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祖父母对孙辈的陪伴与关爱为孩子提供言传身教的机会,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它也是家庭、亲属关系和血缘关系的纽带。祖父母由于已经做过一次父母,无论在生活经验上,还是时间精力上更适合去照顾一个时常需要看护,教育的幼儿。
北京的黄海波教授分析了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 他认为:祖辈比较传统的教育观念, 有助于孩子勤奋学习, 刻苦耐劳和形成竞争意识等良好品质。事实表明祖辈既能带好孩子, 也能把孩子培养成材。能不能带好孩子关键不在于谁带, 而主要在于教育观念是否科学。
(二)隔代教育的消极影响:
1.老人在养育方面的知识陈旧,固执于老观念,老传统的做派。偏重吃饱穿暖睡足,不仅自己忽略孩子在心理、教育方面的洞察和教育实施,甚至还可能会出手阻碍父母对孩子的“严厉”管教。当父母在某个时间段内接管宝宝,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宝宝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所谓的问题行为就马上去扭转施教,由于得到祖辈的庇护,可能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容易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孩子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导致亲子隔阂。
2.老人在更年期心理方面的转变,或因病痛或社会职能角色的改变,造成心理方面的易怒易作或抑郁,情绪上的惆怅与悲观,加上文化程度不高, 思想相对比较陈旧,可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孩子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孩子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容易让相处在身边的孩子或多或少受到心理或情绪方面的影响。
3.由于年轻时候吃的苦比较多,祖父母不愿意在孙辈在各方面受苦,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孙辈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包办,处处迁就宝宝的意思,导致孙辈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在社会交往中看不得孙辈任何的吃亏,容易培养出“小霸王”,或者庇护到最后可能会限制孙辈接触一切有潜在危险的事物,防止孙辈吃上苦头,把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扼杀在摇篮里,对孩子性格以及三观的塑造上起到不利影响。
隔代教育对儿童社会适应情况的影响(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