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幼儿园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资源。然而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比较年轻化,且流动性非常大,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往往更加注重幼儿智力的发育,从而忽视了幼儿身心的综合发展,游戏化体育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开展。
四、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体育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认知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幼儿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对课程游戏化的概念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将游戏化教学当作了“自由活动”,虽然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但却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幼儿体育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认知与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让教师充分了解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对游戏化教学进行科学、灵活的运用,进一步促进幼儿体育教学的游戏化开展。
(二)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
幼儿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还未形成完善的自我认知和正确的世界观,且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传统的幼儿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时候,需要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以更具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游戏方式和内容,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游戏的乐趣。
例如,在开展球类体育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幼儿进行合理分组,然后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让幼儿扮演传送员,通过重重障碍对物资球类进行运送,锻炼幼儿抓取技能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有效加强幼儿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先天的性格特点和后天的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幼儿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传统幼儿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惯于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标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导致部分幼儿在体育教学中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立足于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之上,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选择灵活多变的游戏方式,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在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幼儿的心理素质,为幼儿在今后的综合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采取多样化的游戏形式
幼儿受自身年龄、阅历等的限制,联想能力有限,为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化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为幼儿创设主题化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记性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组织幼儿开展“沙包投掷”游戏的时候,单一的游戏规则和形式,很容易就是使幼儿失去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将沙包比作小动物,游戏的最终目的是送小动物回家。通过改变游戏形式来有效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能够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培养幼儿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基础,对于幼儿今后的综合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幼儿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联合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等,以幼儿感性的形式,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游戏化,在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幼儿体育的教学效果,为幼儿的身心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浅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体育教学(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