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合理利用绘本
在学前教育中,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用绘本通过绘画和文字对幼儿进行意思的传导,通常绘本都通俗易懂。因此,家长和教师大多选择绘本读物对其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所选择绘本的合理性。教师需要选择图片和文字占比合理的绘本。绘图过多的绘本会使幼儿只重视浏览其中的绘图,而不重视文字学习。而文字过多的绘本会因为幼儿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幼儿不容易对其产生兴趣,这种情况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幼儿阅读的效率[3]。教师不仅要选对绘本,还需要合理运用绘本进行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例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需要进行不同阶段的教学指导。对于年纪偏小的学生,教师需要多加引导,选择绘图较多的绘本,指引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师对于稍大年龄的幼儿,可以选择绘图适当少的绘本,同时,适当地减少陪同阅读的时间,让幼儿学会独自阅读、独自思考。
2.2运用形式丰富的阅读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指引的阅读形式对幼儿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内任何事物的放置都有其道理和用途,走廊上的指示牌告诉幼儿行走的路线,餐厅里的提示牌告诉幼儿“食不言”。教师可以有效运用这些提示性的物件对幼儿进行阅读兴趣培养。例如在阅读空间,教师可以张贴有关阅读要求的贴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告知幼儿阅读的要求。同时在生活与学习中,多提问幼儿相关标识和指示牌的意思,帮助幼儿构筑个性化并且合理化的理解世界。在学前教育中,合理的阅读引导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
2.3进行实际活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养成
除了绘本、指示牌等实际物件,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养成。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一个相关的指示牌,指示内容自己拟定,风格、材料等也是幼儿自己选择。在制作完成后,在班级内向同学们展示。同时,教师也需要交代奖励政策,对于合理的、创意十足的指示牌,可以在幼儿园进行张贴悬挂。如此一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对这个活动的兴趣。幼儿也会查阅相关的绘本、^^文档,进而进行指示牌的制作。同时,新颖的奖励政策使得幼儿有动力去进行这一项作业,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实践能力。类似如此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技能,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塑造了幼儿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多采取类似活动。
2.4举办阅读交流节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往往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专门挑选一个日子作为阅读交流节,在这个节日里幼儿可以交流自己的阅读故事,幼儿之间也可以交换自己的绘本。这种节日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阅读的兴趣。
3.学前教育中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的意义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处于接受知识的初始阶段。因此,此时开展幼儿的智慧教育至关重要。其中,阅读是人一生中可以培养的良好习惯之一。教师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属于从小培养的计划,可以再往后为幼儿打造一个良好的思维发展空间。也为之后幼儿升入小学做了充足的准备[4]。幼儿通过学前教育的阅读兴趣培养,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阅读习惯。例如在之后的时间里,幼儿会每日抽出时间进行阅读,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是受阅读兴趣而形成的相当好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养成,进而提升幼儿的自身素养。
4.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开端,这一个阶段无疑是特殊的。对于心智未彻底发育健全的幼儿,进行阅读兴趣培养至关重要。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丰富自身见识,并且可以学会诸多沟通技能甚至生活技能,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如此一来同样也可以为养成日后的阅读习惯做辅助。学前教育需要重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找寻提升并启发幼儿阅读的方法,进而让幼儿更好地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开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J].明日风尚,2018(19):224.
[2]蒋松松.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9(27):10.
[3]张晶.学前教育中对幼儿独立性与规则适应性的培养研究[J].好家长,2019(12):39.
[4]韦玉.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2):256.
[5]黄蕴同.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9(1):140-141.
[6]许娟娟.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才智,2017(20):79.
[7]王静静.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行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8]杨红.小学阅读绘本教学方法探索[J].科学咨询,2018(28):60-61.
谈学前教育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