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意识直接反映一个人对本职工作的专一程度,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责任心,据^^文档显示百分之三十点七的幼儿教师认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命运错误的安排,百分之四十点二的人认为如果有第二次选择职业的机会,决不会做幼儿教师,因为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工资不高,因为幼师好就业,但本身并不热爱孩子。这样的教师往往事业心不强,教育热情不高,有的身在课堂,心在市场,热衷于高第二职业,而在做教育教学工作时就处处随意被动,他们带班必乱,讲课必灌,活动必散。使幼儿对教师产生抵触的情绪,让家长们对幼师产生了怀疑质问的态度,导致教育失败,我们再从近几年来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上看,形势非常严峻,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毕业生热衷于填报符合自己喜欢的专业,知名度高的大学继续深造,只有成绩居后百分之二十的部分学生无奈的进入了学前教育专业就读。我们在从幼儿园现有教师学历来看,无论是公立的幼儿园还是私立的幼儿园上,只有专科程度的教师还是占绝大部分,只有个别极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这种状况将导致教师队伍中职业意识的超常单薄,试想,在教师群体中有如此大比例的职业意识不够稳固,如何能搞好教育工作呢?
(四)师生关系失调
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条件,是每个幼儿应享受的平等教育的权利
教师应爱护,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既是教师的人格要求,也是教师师德的规定。然而有不少教师没有摆正这种关系,有意无意的在对待幼儿上形成亲疏关系。亲,就是亲近幼儿长的可爱的,整洁干净的或家庭与教师本人有特殊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幼儿,疏,就是疏衣着不整齐,调皮捣蛋,没有对幼师进行灰色收入的,亲者则什么都有份,如表扬,与幼师亲近等等,疏者 则好事挨不上边,有了进步不被承认,经常受批评,这部分幼儿容易变得消沉,丧尸自信心和进取心,自卑心里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教师的情感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师的人格魅力都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成长,对幼儿教育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从事幼教职业的人来说,幼儿正是其工作对象最脆弱的生命,她更需要教师对生命怀着热爱,珍惜,更懂得这个阶段的教育对每个幼儿个体生命的重要影响,孩子是玻璃心,需要教师细心呵护,耐心教导,幼儿教育是保教并重的,孩子的吃喝拉撒都需要教师的耐心照顾,孩子变化无常的情绪需要教师耐心劝导,孩子的调皮捣蛋需要教师用爱心去包容,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则给幼儿带来消极
师资培养标准不明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大众化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迅速提升,相应的,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也都有着质和量的变化,而国家层面对此并无统一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多数学校没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及时转变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定位,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调整。一些学校,尤其是幼儿师范学校往往不同专业、不同办学层次并存;一些学校兼办高中或者艺术高中班;一些学校大专、中专混办。导致了办学思想和模式的混乱,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找不准目标定位,办学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学校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6 课程体系急需改革
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要求培养出既具良好的理论素养、又具有良好的教育技能和保育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随着对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层次和能力要求的提高,单纯的技能型教师和单纯的理论型教师都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应是二者兼备的人才。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高等师范课程设置显露出“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素质轻教学技能”的弊端;高师专科课程设置缺乏统整性和独特性,重技能轻理论;而中等幼儿师范则偏重艺体〔3〕。有些学校虽然意识到培养模式的差距,进行了调整,但却没有找对策略,一味地通过加减课来达到目的,导致课程内容庞杂、体系混乱,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师资和专业理论的指导,结果造成传统优势丧失、资源浪费,所培养出的学生既在技能方面不如传统中专生,又在理论方面不如传统大专生。
(五)职后培训问题亟待解决
有研究人员曾对全国东中西部15省市的30个区县的进行调查,结果有近90%的幼儿园园长认为“教师的培训机会太少”是她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4〕继续教育与在职培训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面对在职幼儿教师知识陈旧、学历不达标的状况,教育主管部门却没有强有力的培训措施。首先,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好保障。例如,国家启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并不包括幼儿教师;各地的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工程等也大多与幼儿教师无缘。其次,职后培训的目标发生偏离,成效较低。目前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大都进行的是学历补偿教育,加之培训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以及培训形式单一、重复低效等不足,使得仅有的一些职后培训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第三,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县市区之间,差别也很大〔5〕。而就教师的职后培训来说,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区都应重视,尤其是当今教育观念日新月异,更应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
(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设置
幼儿教育对师资有着特殊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针对当前幼儿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滞后于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的现状,幼儿师范教育有必要基于各自的培养目标和院校的学历层次以及师资水平调整课程结构,在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坚持素养与技能并重的原则”〔8〕,既要夯实基础理论课程,突出专业课程,也要重视工具性课程,加强实践课程,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发展特长,增加各类选修课。教学内容也应作调整,删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能反映教育理论新进展和幼儿教育改革实践的新内容。课程设置应把握专业的特殊性,从生源的实际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需求出发,优化课程结构。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培养适应分科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探索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各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学方法,改革重课堂轻实践教学的模式,采取“模拟课堂”和“实践操作”,增设“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课时,扩充“儿童发展”的内容,重视“课后阅读笔记”的检查等等,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创新课程设计,构建合理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课程体系;要创新技能培训,赋予传统技能的新内涵,增添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技能,提出技能考核的新要求。 (七) 大力加强职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大力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经费、有考核,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幼儿教师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要求。要提高教师职后培训的实效,变职后教育的“学历教育”为“能力教育”。加强职后教育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密切联系,以教师需要为本、为一线教学服务。地方政府应加强县、乡两级教师培训、进修机构建设, 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立培训网点,定期培训幼儿教师,培训形式可以有多种:一是师范院校举办短期培训班, 侧重讲授教育理论, 训练专业技能;二是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机构联合或单独举办幼儿园系统幼儿保教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三是各幼儿园开展园本培训,即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要形成制度, 规定教师在一定年限内必须到师范院校接受几次短期培训,更新知识与技能, 提高专业素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素质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励与处罚. 结论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幼儿的启蒙阶段,是教育中重要的阶段,教育无小事,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