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只有经历过失败的洗礼才会看见成功的彩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放手让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理,让他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获得自身的发展。记得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我们可以要求幼儿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等。虽然有时他们吃饭的速度很慢、他们的衣服穿的并不是很整齐,玩具收拾的不是很干净,但是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己做主,给他们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让他们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以此来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二)要给孩子活动的自由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到了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来的”要求,当孩子表现出这种强烈的愿望时,我们千万不能压制,而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要看到他们产生的新愿望、新要求,并且要像尊重成人的愿望、要求那样尊重孩子的愿望与要求,作为老师或家长,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表扬者,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独立成长,我们所给予他们的应当是环境、条件而不是代替。代替是对孩子积极性的最大打击,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剥夺了他们发展的动力,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
在选择游戏区域进行游戏时我们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选择游戏角色、游戏环节、游戏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在孩子间发生矛盾时,不是作为权威者的来评判谁对谁错,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给予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他们对看到的事情有时都会问上一个为什么?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应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进行探索,来得到问题的答案。在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可以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而不是教师把答案直接告诉给幼儿。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幼儿,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的倾听孩子,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以商量的语气对孩子发出做事的要求,而不是以命令的口气来要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同时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事实证明:受到尊重的孩子,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三)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孩子自我决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的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对自己高度服从、高度依赖,而应当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现在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鼓励孩子问问题,但是在给孩子讲知识或者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家长也要给孩子提出问题,让他思考,鼓励他动脑筋。例如孩子问爸爸,为什么立交桥上没有红绿灯,爸爸没有回答他,而是让他想一想马路的十字路口为什么有红绿灯,红绿灯的作用是什么。孩子想了想,自己找到了答案。爸爸这样做就很好,不是有问必答,而是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当今有些家长常常只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向都由家长一手包办,这样孩子就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很难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性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常采纳孩子的意见,多倾听孩子的需要、想法,以平等的心态去接纳他们,让孩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
(四)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有效提高幼儿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经过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家长总是帮着孩子把一切都做好,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会很差,这也会给老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我们需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需要家园合作,齐心协力。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其它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平时我们经常与家长共同学习、探讨幼儿的培养问题,特别是幼儿独立性培养的问题。首先,帮助家长增强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识。我们通过日常沟通,采用家访、书信、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其次,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对幼儿加以培养,处处以自己的好榜样去影响幼儿。因此,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需要家园合作,齐心协力。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其它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教育应该给予孩子终身有用的基础素质即独立性。独立性的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点,孩子学会生存的第一步,也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放手让孩子经受磨练,教孩子去飞翔,去创造一个博大的人生,他们的天地会比我们的更美、更大、更远。给孩子一方天地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走自己的路。
参与文献:
1.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滨州师专学报2002,(9).
2.覃玉宇.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柳州师专学报,2003,(3).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4.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1).
5.《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104).
浅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之一 幼儿独立性习惯的发展(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