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顶在头上体验平衡、上下抛接锻炼协调、揉成纸团练习瞄准投掷、两两结伴拉住报纸一角玩钻山洞、报纸间隔铺好练习跨跳……幼儿在与材料充分互动的基础上,不仅发展了走、跑、跳、踢、转、抛、接、推等基本动作,还自主探索出十几种报纸的玩法,体验到了“一物多玩”的乐趣。如:“抛接球”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但教师可以从自己班的幼儿水平出发利用一物多玩实现了分层进行。第一种方法:自抛自接向墙面目标投射,第二种方法:对抛对接,第三种方法:一人接多人抛。还可以针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中抛球过低,接球率不高进行过网抛接球。使自制器械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有效的体现。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发展等,真正收到了活动的实效。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总结、创造与设计出自制器械的多种玩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利用自制器械,促进班级间的资源共享。
由于每个班级制作的器械各具特色,因而具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为了激活这些资源,我们进行科学时间安排,实行合理借出与轮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老师真正体会到合作的优越性。因此也能积极创造更多的物质资源,乐意与他人分享。这样的共享方式节省了很多财力、物力与精力,大家感到这样的合作和谐、快乐。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研讨、体育活动观摩、自制体育器械的展览活动,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是大家互相学习制作的器械品种、方法、玩法后用于实践的。从而使我们自制的体育器械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功能更齐全,更加的实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幼儿户外活动的趣味性、科学性
在实践活动中,我园教师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已开发和制作了许多适合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器械。
(一)“一物多”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户外活动场地上,当孩子们发现有如孙悟空的金棒似的小提时,不由得都做了一次天大圣。棍在每个人的程式思维里都是被拿在手里的,所以个个“齐天大圣”用“機”当作武器,相互切磁着武艺。而这样的舞林大会通常不过10分钟就会不欢而散,这些“定海神针”们的意义也在孩子们的简单摆手中得到终结。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重复天以上同样的器械活动,想必再也没有孩子对“齐天大圣”感兴趣了,因为他的金棒也没什么好的。突然有一天,一个小孩将所有的小棍有规律地摆在地上,摆出相互连接的规则图形,孩子们好奇地围了过来,无需过多的语言,他们第一个双脚跳进一个摆子的正方形里,接着又单脚进前面的三角形里....一直跳到最后个用小木棍好的规则形,“原来小木棍这样玩也很好玩!"这是一句无声却有形的共鸣,升腾在每个孩子的心里。
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寄,喜欢探究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们不应用过多的规范来干涉他们,禁褪他们的思,而是鼓励孩子去发现。在体育游戏中,活动器械是幼儿活动的媒介,不同的年龄幼儿对同样的活动器械有着不同的认识,同一种器械孩子们会有不同的玩法。让每个幼儿充分发自己的创造力,则玩的方式就会有丰富的变化,使体育游戏更加活泼多样,生动有趣,从而使幼儿对体育游戏产生更广泛的兴趣。
由此可见,在体育运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可“物多玩的器械”,给孩子创设一个可充分发的环境,让孩子在意松的气中玩,激发孩子创造和探素的欲望。
(二)“一物多玩”培养幼儿自主深索的能力
孩子其实是天生的创造者,他们相对于成人来说没有过多的心理压力和思想杂念,他们在相同情況下更能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而这往往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块小小的地拼曾经被用作顶沙袋的托盘,如今地拼被当作"河”里的石头相间地排成一排,老师请孩子们当小青蛙,踩着石头到河对岸去,在情境与新玩法的共同作用下,孩子们很认真也很有兴趣地学小青蛙跳在一块块“石头”上
“头”上,但是,因为冲击力的作用,材质很经的泡沫地拼在孩子们轮流跳过几次后逐新偏离了原来的位置,一排能を成条直线的“石头”变得相扭的。起初,几个孩子会去一偏高位置的小地拼,可是抵当不住孩子们高昂的兴致,一只只小青蛙跳过之后依然有"石头"跑到旁边的位置上去了。于是,开始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到修正石头小路的队伍中,渐新地,他们发现,这些石头总是不听话,挪多少次也没用。凭着股对玩所待有的灵感,有一个孩子顺将已经偏离原有位置的“石
头”索性放得高原来位置更偏更远一点的地方,正当一只小青到比处时,也灰勢着消改变了一下方向,跳在了这块不听话的“石头”上,于是,接下来的所有石头都改变了自己的位置,一条笔直的石头小路变得有些乱了,但依旧是从河的这一岸伸到另岸,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因为这条小路是他们自己动手铺成的,而且石头之间不规则的间隔以及石头不成直线的排列似乎让跳有了新的生命力,显然,过这样的河比之前要有意思得多。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与探素,将同一种器械的同一类玩法开发得更好玩、更新奇,让玩变得更富、更生动,不但充满着奇思妙想,也带着自己内心的小小成就,此时的玩不但有了锻炼的意义,更有了自主探索的意义。
(三)“一物多玩”培养幼儿团体合作的能力
当玩法不再受到思想的约束而变得多种多样时,似乎更多积极向上的东西也能接踵而至。由于"一物多玩”对于活动器械本身的多样开发性,在某些玩法的过程中就不可造兔的需要人为的器械超控。
几个呼啦圈,被一群女孩子坚直举起排成一列纵队,形成个必须有人做支架的“时空隧道”,一队男孩子从这组高高低低的中钻过,像是胜利的完成了一项大任务似的,高兴而又很规矩的替换下举圏的女孩子,再由女孩了子们一个挨个地钻过男孩子们建造出的“时空隧道”,然后再进行轮换,以此类推或许游戏刚开始的一两次会出现许多摩擦许多不和谐因素,需要教师的引导,但之后的每一次轮换都会变得井然有序,男女分工、国结合作的概念潜移默化,不再需要教师过多的言语解释,这样的户外活动既是一次玩的经历,更是一次团结合作的经验。
通过一物多玩的研究,在多次的尝试和感悟中发现相同器械的多种玩法和不同器械的相同教育价值等等,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效的带动了我园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在自制器械的探究性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下一部我们将在利用自制器械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方面进行实践、归类,设计出成熟的教学案例。
总之"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教具。"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挑战、体验创造、体验快乐,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谭星:《幼儿园体育》2001年出版社出版
2、教育部办公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8月
3、华师大出版社:《自制教玩具》,2017年9月
4、教育部办公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