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教学探究
一、儿歌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儿歌、散文、童话、幼儿诗、幼儿寓言、幼儿故事、图画故事、幼儿戏剧等文学样式。儿歌是幼儿文学最古老、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儿歌教学也是整个幼儿文学教学的重中之重。第一,从儿歌接受对象发挥的作用来看,儿歌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年龄低的幼儿,儿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歌是采用韵语的形式,以低龄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适合幼儿倾听、欣赏、念唱的歌谣。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儿歌语言简洁,结构简单,音韵和谐,趣味性强,易于理解和记忆,深受幼儿喜爱。儿歌对幼儿的认知、情感、道德、语言、思维、想象、美育、娱乐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发挥着巨大而独特的作用,跟其他文学样式比,具有文学中的启蒙性。第二,从儿歌在幼儿园运用来看,儿歌广泛运用于幼儿园的各个领域,如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一日生活、户外活动、五大领域教学(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儿歌在幼儿园活动中起着媒介、载体、工具的作用。第三,从儿歌技能对幼儿的发展来看,不管是幼小衔接还是小学的学习,以至于儿童之后的整个求学生涯,儿歌的鉴赏、表演、创编、等技能都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儿歌技能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运用对幼儿成长和个人职业发展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毋庸置疑,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要重视儿歌的学习。因此,儿歌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儿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儿歌教学普遍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中解放开来,开始注重幼儿应用能力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将这一理念实质性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调查显示,当前幼儿园儿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出现脱节
幼儿文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融合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其一,过于强调理论灌输,教师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但理论知识难度大,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受。
(二)教学过程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
随着国家教育部出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幼儿教师招聘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逐渐改革,幼儿园的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和构等均发生了变化。但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前没有深入了解幼儿园一线文学活动中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的变化,也为能实际的来了解幼儿真正的需要。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性不足、实效较差,使得教学目标未能达到。
(三)儿歌教学缺失文学审美教育
儿歌大多浅显易懂,认知和教育功能比较突出,这使得幼儿教师普遍将儿歌视为幼儿学习语言、习惯养成、道德教育的工具和载体,却忽视了儿歌自身押韵、节奏、稚拙、快乐的审美特征。对儿歌功能的认识偏差,导致儿歌未能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审美功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儿歌也有工具化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没能专门指导幼儿通过儿歌进行文学美的引导和启发。例如,在进行儿歌模拟教学或实习教学时,朗诵完儿歌后,设置的向幼儿提出的问题大多为“喜欢哪个字?哪句话?”“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朋友应该怎样做?”等,而教师也未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的教育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中缺乏学习方法的传授
儿歌文学活动中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固然重要,但考虑到儿歌接受对象———幼儿的特点,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活动组织与设计的教学法,还要掌握行之有效的儿歌指导技能,运用朗诵、表演、创编等教学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儿歌作品。当前幼儿教师的学科教学意识比较淡薄,教学时侧重学科知识传授,学科教学方法的传授比较缺失。
三、儿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与时俱进,优化调整理论和实践结构
儿歌教学探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