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传统教学中,儿歌的教学重点是讲授其历史发展、概念和特征、形式分类、功能作用和作家作品等理论知识。根据课程特征,文学类课程中基础理论的讲授是必需的,但理论传授远远不够。儿歌朗诵、儿歌表演、儿歌创作、儿歌配画和儿歌教学技能等等,都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必要技能,这些职业需要对儿歌课程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教学。
2幼儿文学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儿童观、教育观、师德修养、美学理论和文学原理等方面。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天真可爱的幼儿,他们应该学会全面、系统、辩证地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儿歌作品。学前教育学生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师德修养,将来才能用爱和童心与幼儿互动和沟通;应具有一定的美学和文学理论,将来才能在儿歌教学中顺利承担起对幼儿的指导任务。在儿歌的教学活动中,一个理论成熟、技能丰富的幼儿教师不应只是教会幼儿朗诵和表演儿歌,应还能根据儿歌的韵律、节奏、语言、形象等特点来指导幼儿如何体验和表达情感、如何感受和塑造形象等。看似简单的儿歌鉴赏,其实对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
(二)有效衔接
“三课一体”实践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当前,高职学前专业幼儿文学类的实训内容大多停留在课堂模拟上,脱离教育实际,造成学用脱节,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与“零距离”上岗存在较大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实行“三课一体”实践模式,即课上、课下、课外的综合实践模式,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具综合性、全面性、针对性和衔接性。顾名思义,课上实践即课堂上的实践活动,课下实践是指下课后的实践活动,课外实践类课程一般是指幼儿园实习。幼儿文类课程学一般每周只有2个课时,课上实践时间有限,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不断练习、巩固技能,或者为实习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儿歌表演技能需要学生多进行动物模仿操方面的动作造型练习;手指谣游戏技能需要学生在课下充分练习手指游戏的基本手型。课下还可充分利用学校社团、儿童剧社、汇报演出等平台,开展幼儿文学课程的实践示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形式,如微信、qq、教学APP等,在实践中与教师互动反馈,提高实践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课外实践应让学生深入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了解幼儿心理特点、阅读状况、语言特征、日常阅读等,了解幼儿园课本运用、教学环境等的实际情况,并学习如何开展幼儿文学教学和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应结合幼儿园的重大活动,同步开展幼儿文学课程实践活动。例如,幼儿园有朗诵、故事或节日汇报表演时,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园帮忙指导相关节目,或同台演出;幼儿园有文学教研课展示时,组织学生参与听课、评课,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幼儿、锻炼学生教学意识,还可以加强其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技能[3]。在“三课一体”实践模式中,三者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促进和有效衔接的。例如,学生在课下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具,课上进行儿歌模拟教学;然后到幼儿园开展真实教学,由幼儿园教师点评;回到课堂上再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反思。课上、课下、课外实践相互促进、有效衔接,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三)融合
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和强调,例如,儿歌表演、儿歌配画、手指游戏、组织儿歌活动是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中儿歌面试的常见考点,教师应将这些考点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课上、课下、课外的多种实践模式,点对点地加强儿歌技能的实践训练,保证教学内容与资格证考试有效衔接。
(四)准确把握文学特色,提升幼儿审美教学能力
(五)传授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四、儿歌教学的方法
幼儿园儿歌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儿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表演和活动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教好幼儿园儿歌是幼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讨有效的儿歌教学方法,通过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以及学习其他幼教工作者的方法,我归纳了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法
《幼几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强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的韵律,朗朗上口,深受幼儿喜受。儿歌朗读,就是把书面上的儿歌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一一更能表情达意的活语言。在儿歌的教学中,运用朗读法,教授幼儿学习儿歌,也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的环境从而丰富幼儿的语言,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对幼儿的语音和语感训练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朗读儿歌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首先是加深了记忆,且在朗读中自然加深记忆,幼几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吸取语言表现力营养的过程,随着语言的丰富、技巧的提高,口头语言也随之提高,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幼儿园儿歌朗读教育的独特魅力,巧妙利用朗读法,提高儿歌教学实效,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全面发展的目标。
(2)图画法
儿歌教学的图面法,即为儿歌配画,它是以儿歌内容,画出符合儿歌的图画,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也可结合绘本活动、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启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如开展小班主题活动一春来了彩色蘑菇。在教授儿歌:“小小花雨伞,落入树林中;要是撑开来,再也收不拢。”后,可以指导幼儿学画彩色蘑菇。先画出半圆形的蘑菇盖,再画出长短、粗细不同的蘑菇柄,然后指导幼儿用简单的线条装饰菇盖,并为每个菇涂上喜欢的彩色。注意蘑菇要画得有大有小、不要排列得很整齐。先学儿歌再画
蘑菇菇,加深了幼儿感性认识和对歌词的理解、记忆,并很快地记住儿歌。还有《多元整合幼儿园》中班活动《下雨了》,诗配画,让幼儿自己为儿歌配画。
(3)歌唱法
据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音乐才能始自儿时歌谣的熏陶。因此,让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伴随着幼儿成长,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幼儿园儿歌教学的歌唱法,是儿歌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音乐的启蒙教育。通过演唱儿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愿意参加儿歌咏唱,初步感受歌唱儿歌所表达的音乐之美和对儿歌的进步理解。儿歌歌词浅显易懂,节奏简单,旋律朗朗上口,结构短小,音域不宽,适合幼儿演唱。儿歌教学歌唱法可以采取齐唱、独唱、重唱、合唱,培养幼几掌握歌唱的不间方法,感受不同的效果。通过学儿歌,唱儿歌,既培养了幼儿语言能力,又培养了幼儿演唱儿歌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儿歌教学。
(4)游戏法
游戏教学法是情景教学法中的一种形式,儿歌游戏教学法就是在游戏活动中教授儿歌,它伴随着幼儿的活动游戏而吟唱,能够激发和加强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愉悦感。幼儿边玩边唱,使整个游戏富有节奏感,从而提高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的内容。如丢手帕游戏让十余个幼儿席地围圈而坐,多媒体播放丢手帕几歌:“丢手帕,丢手帕,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幼儿一边做游戏一边唱儿歌。在游戏活动中加入儿歌因素,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凡歌,在唱儿歌中开展游戏,极大的丰高了游戏内容调动了幼儿学习儿歌兴展,激发了幼儿学习儿歌潜能,促进了幼儿儿歌教学。
(5)表演法
表演法就是根据儿歌内容,用表演形式表达儿歌的主题通过表演,从而培养幼儿的肢体语言,丰富学习儿歌内容,加深幼儿对儿歌印象和记忆。如小班主题活动一一春来了之活动十六:小小蛋儿把门开。幼师可先教授儿歌:"小小蛋儿把门开、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毛茸茸啊胖乎乎,叽叽叽叽唱起来。”然后,幼师讲解、示范小鸡出売动作,组织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各种小鸡出壳和跳舞的动作,在乐曲伴奏下,幼儿扮演小鸡边唱边走出活动室,从而,加深了幼儿对儿歌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了儿歌教学效果。
总之,幼儿园儿歌教学,其方法多种,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时期,采取具体教学方法,丰富儿歌教学内涵,扩展幼儿认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儿歌教学实效。
